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必修1生物精品《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必修1生物精品《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生物精品《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生物精品《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生物精品《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生物精品《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生物精品《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课件免费下载
1.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像的清晰度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明暗
【解析】选C。转动转换器是为了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是为了调节焦距,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是为了调节视野的亮度而不是视野的大小。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等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如果视野中有污物,可以通过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或转动目镜,来确定污物在装片上或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时,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移动装片只能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不能确定是否在物镜上。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A.有无细胞壁 B.有无细胞膜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质
【解析】选C。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因此,有无核膜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4.下列结构和物质中原核细胞具有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⑤⑦
【解析】选A。原核细胞大多数具有细胞壁、DN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均有核糖体。
5.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科学家与其观点不相符的
是( )
A.虎克观察木栓组织,并命名细胞
B.列文虎克观察红细胞、细菌等,并命名细胞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D.魏尔肖提出细胞分裂产生细胞
【解析】选B。列文虎克是显微镜的发明人,虎克首次看到了木栓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魏尔肖提出细胞分裂产生细胞。
6.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A.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
【解析】选D。细胞学说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7.(2010·益阳高一检测)如图分别表示
形态、功能都不相同的两种细胞,但它们
都有相似的结构,其统一性表现在( )
A.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D.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拟核
【解析】选A。衣藻和大变形虫分别为单细胞植物和动物,但二者均属于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表现出一定的统一性。
8.显微镜镜头盒中有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长3 cm,乙长5 cm,丙长3 cm,丁长6 cm。请问:
(1)当看清物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______。
(2)在同样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____________。
(3)镜头组合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4)镜头组合为________和__________时,视野范围最大。
【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种:目镜和物镜。目镜是套在镜筒上端的,物镜是通过螺纹固定在转换器上的。因此,根据有无螺纹判断镜头是目镜还是物镜。4个镜头中,甲、乙是物镜,丙、丁是目镜。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相关,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近;目镜正好相反,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镜头的放大倍数还与视野的明亮程度有关,不同的镜头,镜口直径不同,通光量也不同。放大倍数越高,镜口直径越小、通光量越小,用于观察的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低,镜口直径越大,通光量越大,用于观察的视野越亮。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则放大倍数最大;视野范围最大,则说明放大倍数最低。
答案: (1)乙 (2)乙和丙 (3)乙 丙 (4)甲 丁
9.如图为蓝藻和细菌结构图,据图回答: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A、B均属于______细胞;从代谢类型上看,A细胞内因含有____和______,属于自养型生物;B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___或_____的异养型生物。
(2)A、B两类生物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这也正说明了细胞的____________性。
【解析】据图可知,A图为蓝藻细胞结构图,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蓝藻属于自养型生物。B图为细菌细胞结构图,其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型生物。蓝藻和细菌均无核膜,因而都属于原核细胞,两者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具有结构上的统一性。
答案: (1)原核 藻蓝素 叶绿素 腐生 寄生
(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 统一
【典例1】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 ⑤转动转换器
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操作。解答本题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自主解答】选D。从甲图转为乙图,放大倍数增大,是转换使用高倍镜的结果。使用高倍镜,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互动探究】(1)由图甲转为图乙,为什么要移动装片?该如何移动?
(2)由图甲转为图乙,视野的范围和亮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想让视野变亮有哪些具体措施?
提示:(1)换用高倍镜视野变小,所以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向左移动装片。
(2)视野变小变暗;使用大光圈、凹面反光镜、补充光照均可使视野变亮。
【典例2】将下列生物按要求填入表格(只填序号)。
①颤藻 ②酵母菌 ③变形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HIV ⑦大肠杆菌 ⑧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⑨肺炎双球菌
【标准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分类及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 ⑥⑧ ②③④⑤ ①⑦⑨ ①④⑤
【变式训练】(2010·锦州高一检测)蓝藻和水绵这两种生物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二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具有叶绿体 B.都具有细胞壁
C.都具有核糖体 D.都具有细胞膜
【解析】选A。蓝藻为原核生物,水绵为真核生物,二者虽然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前者仅具藻蓝素和叶绿素,无叶绿体,而后者有叶绿体。二者结构上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
1.(2009·广东高考)如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
A.酵母菌 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但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而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
2.(2006·上海高考)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解析】选A。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物体的倒立的像,所以当看到视野中某物像偏哪一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时就将装片向哪一方移。据图可知,该淋巴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就将装片向右上方移。
3.(2010·南京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时,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镜,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解析】选C。标本染色较深时,视野相对较暗,故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由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一个倒像,当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则玻片标本实际上位于左下方,故要将其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转换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若视野不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0·合肥高一检测)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没有调节反光镜
B.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的中央
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D.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选B。利用低倍镜观察时,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则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物像。A项,若没有调节反光镜,只会影响视野的亮度;C项,换上高倍镜后,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D项,若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则会影响物像的清晰度,不至于使物像消失。
2.如图是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镜头的组合情况。1、2表示物镜,3、4表示目镜,5、6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使用下列哪一组合,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
( )

A.1、3、6 B.2、3、5 C.1、4、6 D.2、4、5
【解析】选D。在光学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细胞的多少,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即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物镜越长,目镜越短,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3.蓝藻细胞与肺炎双球菌细胞的主要差别是蓝藻细胞
( )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无核膜 D.是自养生物
【解析】选D。蓝藻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均无核膜,属于原核细胞,但是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蓝藻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型生物,而肺炎双球菌为营寄生生活的异养型生物。
4.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细胞均具有核糖体
B.具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生物有①②③
C.①~⑤均属于自养型生物
D.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解析】选C。图中①~⑤依次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大肠杆菌和蓝藻,均为单细胞生物,其中①②③为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和染色体等结构,而④⑤为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和染色体。从代谢类型看,①和⑤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②③④均为异养型生物。
5.(2010·大理高一检测)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单个细胞对整体的生命不起作用
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选B。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后来,魏尔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6.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多选)( )
A.告诉人们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是一样的
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
【解析】选B、D。细胞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说明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可以证明动植物间存在着亲缘关系。A项中,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C项中,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差异较大,如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等。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0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______移到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__(放大倍数)。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高倍镜的使用及成像特点。
(1)换用高倍镜的程序是:①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
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图1中观察的一列细胞有8个,而图2中观察到的细胞
只有2个,说明放大倍数变成了原来的4倍。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与实物是倒置关系,但不影响
细胞质流动方向的观察,即实际流动方向与物像流动方向一致。
答案: (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体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 (3)逆时针
8.(16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相似之处为____。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__性。
(3)甲、乙两细胞的不同之处有______。由此可知,两种细胞存在________性。
(4)常见的由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______,由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具有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细胞具有差异性,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核糖体而无其他较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多种细胞器。
答案: (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统一
(3)甲无核膜、染色体,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较复杂的细胞器 差异
(4)细菌、蓝藻、放线菌等 动物、植物、真菌等
(2010·九江高一检测)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
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0个 B.4个 C.8个 D.16个
【解析】选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标本的长度和宽度放大的倍数,而不是指体积或面积放大的倍数。假若一标本被放大了40倍,则实际上是指它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放大了40倍,即物体被放大了1 600倍。题目中当物镜为10×时,可看到
64个分生组织细胞,若物镜转换为40×,原先的分生组织细胞又被放大了4×4=16倍,则视野相应减小到原先的1/16,所以,视野中仅检测到64× =4(个)细胞。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横切片时,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解析】选A。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像的正确顺序是先用低倍镜寻找目标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换上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的观察目标的数目减少,形态变大,视野变暗,因此要通过把平面镜换成凹面镜或增大光圈来增加进光量。
2.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观察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
【解析】选B。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应先将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再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让视野变亮,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物像清晰为止。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否则极易损坏玻片和物镜镜头。
3.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个细胞直径虽比细菌大,但通常肉眼是分不清的
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C.蓝藻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D.蓝藻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解析】选C。蓝藻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是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4.下列各项叙述中,都是对细胞多样性描述的是( )
①不同细胞的形态各不相同
②不同细胞的大小不同
③不同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
④不同细胞的功能各不相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细胞形态、大小、功能的差异性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而“不同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是对细胞统一性的描述。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