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地球的运动

免费下载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两种 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周期、速度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3地球的运动
从不同的方向看地球自转
b、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a、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P13“活动”)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参照物 时间 旋转角度
恒星日 恒星 23时56分4秒 360º
太阳日 太阳 24时 360º59´
2、周期:
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
周期
恒星日: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恒星日----真正周期)
3600
23小时56分4秒
360059′
24小时
(运用图解法分析)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3、速度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15°/小时
纬度越低,
线速度越大
A

B
A′
B′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结论: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南北纬 60° 处为赤道的一半,到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15°/小时)
(影响因素:纬度. 海拔)
(P14“思考”)
考考你:2.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
点纬度相同,但地
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A
A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2、周期: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365日6时9分10秒)
(真正周期)
近日点
远日点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的时间里,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地球的公转轨道
3、速度
地球的公转轨道
速度:
线速度
角速度
近日点最快(1月初)
远日点最慢(7月初)
186天?
179天?
(P14“思考”)
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
总结: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地轴
太阳
地球倾斜着地轴围绕太阳运转,叫做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1恒星日/1太阳日
1恒星年/1回归年
角速度---150/h(除两极外),线速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P15“活动”)
3.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

甲图中M点的纬度和乙图中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考考你:
B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轴运动
绕日运动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引起)
1、黄赤交角
概念
大小
(一轴、两面、三角度)
(目前度数:23°26′)
想一想
黄赤交角变化与五带的范围变化有何关系?(图示)
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3.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2°时(     )
A.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
B.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
B
针对训练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原因)
太阳直射点:地心和日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的交点
(二分二至日)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12月22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1)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2)判断ABCD相应节气。
(4)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
针对训练:4、读图
23 。26 ' N
23 。26 ' S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0 。
春分(3.21)





1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
(P16“活动”)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º26´N

23º26´S
注意:
1、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南北回归线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
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没有太阳直射。
5.某地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以北无直射现象,这点是

A.23°26′S, 160° E B.23°26′N, 160° E
C.23°26′S, 20°W D.23°26′N, 20° W
D
针对训练: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原因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特别提醒: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4.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恒星年
C.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
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直射点从②处
移到④处期间,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考考你:
C
6.地球表面太阳光直射范围的大小是由( )决定的。
A、人为规定的
B、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的
C、地球的球体形状大小造成的
D、地球自转造成的

B
针对训练:
7、元旦过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 )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C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º26´N

23º26´S
(6.1、9.10、10.1?)
在右图中找出元旦对应点?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产生昼夜交替
(二)产生时差
(三)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移
地球本身不发光
地球是不透明体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一)昼夜交替
1、昼夜交替的原因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有没有昼夜现象?有没有昼夜交替?
想一想
(周期是1个太阳日)



晨昏线
白天
黑夜
2.晨昏线的判断
白天
晨昏线
晨昏线
(2). 晨线和昏线的区分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晨昏圈)
(1).晨昏线定义
晨线
白天
黑夜
A
C
B
AB:昏线
AC:晨线
晨昏线的特点:
1、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线与赤道始终互相平分
4、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晨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昏线
判断下列是晨线还是昏线
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见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 。
(二)时差
(2) 概念: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3) 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1.地方时
(1)时间的确定: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正对的经线为正午12时
(4)特点: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②越靠东,地方时的值越大( 东早西晚);
③经度差15°,地方时差1小时;
经度差1°,地方时差4分钟。
(5)地方时的计算
1200E与850E的经度差是多少?
1200E与850W的经度差是多少?
② 再计算时间差“±”:东加西减(向东则加,向西则减)
①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经相减(大数减小数),异经相加
35°
205°
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例1、北京(116°E)地方时为12点时,乌鲁木齐(87°E)地方时是几时几分?
10:04
第一步:求经度差
第二步:算时差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 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第三步:判断东西(判断迟早)
东加西减
29°
1小时56分
北京早
乌鲁木齐晚
乌鲁木齐
12:00
10:04
已知某一地的经度和地方时,求另一地的经度
例2、已知甲地(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
110°W
(1)当900W为9月25日4时,600W、1650W的地方时分别是多少?
(2)当1200E为9月25日23时,900E、1500E的地方时分别是多少?
(25日6时、24日23时)
(25日21时、26日1时)
课堂练习:
特别提醒:(时间计算结果的处理)
若时间结果大于24小时,则时间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
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
若时间结果在0-24小时之间,则为当天。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
①时区的划分:
(时区起算点:中时区)
(见下图)
为了使用方便,国际上采用划分时区的方法。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东经所在时区为东时区,西经所在时区为西时区
2)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
1)时区数=已知经度÷15°
(若余数≥7.5°,时区为商数加1;
余数<7.5°,只取商数。)
例1:求100°E、75°W、180°分别属于哪个时区?
答:东七区
、东西十二区、
、西五区
例2:求西七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分别是那一条?
答:105°W
、120°E
②时区的计算
3)根据中央经线推算时区的经度范围
例3:求东五区的两条边界经线。
某时区的边界经线﹦中央经线±7.5°
答:67.5°E, 82.5°E
(2)区时(标准时):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区时的计算方法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
(“±”:东加西减 时区差:异加同减)
例题:(1)西5区 21:00 求东5区
(2)东5区 3:00  求西5区
(次日7:00)
(昨天17:00)
总结: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
地方时和区时求法------东加西减
考考你:已知92°E的区时是18日5点,计算61°E地方时和区时。
地方时:18日3时04分
区时:18日3时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24)时
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90°E
60°E

30°E
(1)、概念:
人为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的经线。自然日界线也叫子夜线。随地球自转跨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即为今天).
3、日期分界线
注意:国际日界线并没有和180°经线完全重合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180º
减一天
加一天
西

0:00
180°
(2)日期的变更
两条日界线的位置关系?(图示)
小结:
180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平分为两个日期;
其他情况全球分为不相等两个日期;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小时
例1:北京时间5月1日2时,全球属于4月30日的地方有多少?

A多于一半 B少于一半 C等于一半
A
提示:日期图,找两线;
基本方法是:
从已知点向东西两侧找日界线,两条日界线之间属于同一日期
思考:如何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
下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部
分3月21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

NB的经度为_______,NA的经度为_______。
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__日______时。与北京处
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______。
180°
60°E
22
4
3月21日
3月22日
东方
西方
今天
昨天
1/3
例2:
8、某人设计了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指针为时针。如果此时南京为某月7日,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
A. 6日的范围大于7日
B.7日的范围大于8日
C.8日的范围大于7日
D.7日的范围大于6日
针对训练:
A
4、特别的计时方法:(阅读P17)
(1) 不同区时,例如美国
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指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2)统一区时 ,例如中国
1、定义: 2、产生原因: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于惯性,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
(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偏转规律:
方法:
掌心向上,四指方向代表物体初始的运动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代表受到地转偏向力以后的方向。“南左北右”
3、方向: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物体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4、大小:
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赤道无地转偏向力
5、影响:
河流泥沙沉积与冲刷,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等
“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三角洲平原
请思考:
(1)河流水流向哪个方向偏向?
(2)泥沙向哪一岸沉积的多?
北半球长江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6、影响:影响河流泥沙沉积与冲刷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例2: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 )

南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A、① B、② C、③ D、④




B
针对训练、下图是某条河的剖面图,根据此图判断该河流位于 ( ) 
A.赤道上 B.南半球
C.北半球 D.回归线上
C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现象
(2)、昼夜长短的变化
(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分析)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昼夜等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短,昼<夜 昼夜等长
昼渐长
昼短于夜
昼长于夜昼渐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的昼长就逐渐增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的昼长就逐渐的增长。(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
(4)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北半球昼长=南半球夜长。
例3: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在④处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②处时,南半球的昼长逐渐变长
C、直射点位于③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D、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D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昼长(小时)=昼弧跨过的经度/15°
夜长(小时)=夜弧跨过的经度/15°


B


昼弧
例4、读右图,
A点的夜长是____小时,B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 。
16
12


B
晨线
昏线
日出
日落
正午
日出
正午
(12时)
日落
昼长=日落—日出
(3)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
南北半球同纬度:北半球昼长=南半球夜长。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 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B
D
练习: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º-纬度差
(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计算)
例题:3 月21 日6 时整,甲地(40ºN , 45ºE )正好日出。此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 A.40º B. 50º
C. 73º26ˊ D. 16º34ˊ
B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3.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①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最小值
②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最小值
(2)季节变化规律
注意:
南、北回归线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H有一次最大值(90°);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H有两次最大值(90°);
南北回归线以外无太阳直射,H有一次最大值。
(1)、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
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保证冬至日后楼能够得到光照)的关系是:tanα= H/L
H
L
α
前楼
后楼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已知楼高,问:不同纬度的楼间距的大小?
纬度越高,楼距越大;反之纬度越低,楼距越小。
例1.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º26 B.66º34 C.90º D.45º
⑵该地的纬度是( )
① 23º26′N ② 21º34′N
③ 25º26′S ④ 68º26′S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D
α
(2)、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β =90°-H
(H为当地当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
已知纬度,问:不同季节热水器摆放的角度?
例2.当地(42º N)冬至日应把太阳能热水器如何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解: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α为 24º 34′
热水器集热管的倾角
β=90º —α 即 β=90º —24º 34′
=65º 26′
α
β
(3)确定房屋的朝向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日影为零。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______,全
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长越短;
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赤道上昼夜平分
(23°26′N,30°W)
课堂练习: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此时A点的地方时_______。B点昼长_________小时, 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
66°34′
18点
8
16

昼夜等长
(1)天文四季
冬季:一年当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夏季:一年当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 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过渡季节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
形成原因:________和________ 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2)、气侯四季: (北温带)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2.五带的产生
(1)划分方法:
(2)与黄赤交角的关系
结论: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是否有阳光直射、
是否有极昼极夜
小结:地球的运动 知识结构图
1、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此图所示日期为  
北半球的节气为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