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人教版教学《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人教版教学《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1地理人教版教学《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ppt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课导入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目录
思考: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2.横波纵波可通过什么物质?
3.有哪两个界面?深度是多少?有什么特点
4.地球内部有哪些圈层?如何划分?
5.什么是岩石圈?
6.地球外部有哪些圈层?每一圈层的范围是什么?
‖ 新课导入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
1.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特点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固体、液
体、气体
较快
固体
较慢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
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
33千米处
(大陆 部分 )
莫霍界面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构造组成密切相关,在不同性质与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显著的变化。
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存在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用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
所以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 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 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上地幔的顶部的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统称为岩石圈。
‖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圈层。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是、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物质形态
空间分布
相互联系
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
划分
依据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2个不连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