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总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此考点常结合最新的宇宙探测事件和区域图,考查航天基地选址、观测基地观测条件分析、发射时间的选择等内容。一般要根据图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条件等信息去分析。
[考情分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
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  )
[考题印证]
A.①          B.②
C.③ D.④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侧重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小。
解析:大气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而实现的。图中①为大气吸收环节,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太阳辐射。
答案:AC
2.(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
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侧重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解析: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故本题选A。
答案: A
此考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和热点,常结合等压线图来考查,侧重考查风向的判断、天气状况的分析等。
[考情分析]
1.(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
图”。图中M地的风向是 (  )
[考题印证]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侧重对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小。
解析:M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侧多盛行西北风。
答案:C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2~3题。
2.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等压线图为载体,主要考查风向和季节的判断,侧重对读图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析:第2题,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为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第3题,依6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故选A。
答案:2.C 3.A
此考点多结合区域图,侧重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情分析]
1.(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
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
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
[考题印证]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侧重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小。
解析: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影响冰岛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分别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
答案:B
(2010·安徽高考)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2~3题。
2.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侧重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析:根据材料知,石英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不会自生,可推断石英并非在海底自生,而是来自别处。由图知石英含量大致从40° N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纬度高空为西风带。该纬度范围内的荒漠中石英风化物多,北太平洋中的石英沉积物由高空西风搬运沉积形成。
答案:2.C 3.A
此考点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常结合等压线图(尤其是锋面气旋图)考查天气系统对某地区天气的影响及天气变化特征。
[考情分析]
1.(2012·大纲全国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
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
[考题印证]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天气的结构及对天气的影响,侧重对读图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析:读图文材料(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比例尺)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较快,说明低气压势力较强;在30~48小时时段内,甲受势力较强的低压槽控制,故可能经历强对流天气。
答案:C
(2011·天津高考)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3题。
2.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
应为 (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不同地区的等压线图切入,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及影响,侧重对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与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3.据上面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
是 (  )
解析:第2题,我国寒潮影响区域的顺序是自北向南,故C项正确。第3题,a图中武汉和b图中天津都位于冷锋锋后,天气状况为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图中,北京和杭州都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故C、D选项不正确。
答案:2.C 3.B
4.(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
图”。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气旋和等压线图的判读,侧重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定该区域为亚欧大陆,此时被高压控制,表明为冬季,冷气团强盛,容易生成冷锋,引起降水。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1·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借助等压线图考查冷锋天气及其影响,侧重对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析:在明确高低气压的前提下,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三力综合判断风力和风向;成都北侧为气压较高的冷气团、南侧为气压较低的暖气团,冷气团南下与南侧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系统。过境时由于暖气团此季节空气湿度较大,因此多暴雨。
答案: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此考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常结合气候统计图表资料、区域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考情分析]
1.(2012·山东高考)下图是“某城市各月份气温变化曲线与
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该城市的典型气候特征,这个城市是 (  )
[考题印证]
A.罗马 B.曼谷
C.北京 D.纽约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侧重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小。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7月气温最高、降水最少,全年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雨热不同期,故应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故该题A项罗马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0·大纲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判断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侧重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夏季炎热干燥,光照、热量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长,但降水不足;鹅卵石一方面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另一方面增加昼夜温差,利于作物糖分积累。
答案: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