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七 *在烈日和暴雨下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七 *在烈日和暴雨下

  • 格式:  PPT
  • 大小:  500K    20张
  • 时间:  2016-07

《在烈日和暴雨下》ppt课件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在烈日和暴雨下》ppt课件4《在烈日和暴雨下》ppt课件4
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学习目标
1.运用控制视线等方法,以不同的阅读速度,反复阅读全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祥子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并通过景物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4.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重点难点
1、 学习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能以较快的速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了解作者描写环境的用意,体会环境描写对深化课文中心意思、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习领会课文中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
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老舍的长篇小说。写于1935年,1936年在《宇宙》杂志上连载。作品描写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对吃人的旧社会发出了愤怒的控诉,也说明了企图用个人奋斗的方法来解放自己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祥子勤劳、淳朴、善良,怀着朴素的生活愿望挣扎与苦斗,结果在恶势力的迫害下,愿望一再落空,爱情上也遭到沉重打击,终于自甘堕落。这是旧中国城市贫民共同命运的缩影,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结构严谨,笔调清新,用语俗白疑炼,艺术风格淳厚朴实,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的18岁的祥子,是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壮实与诚实来到北京城的。他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希望自己能买辆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不再受“拴车人”气的独立、自由的洋车夫。为了这个“最高的理想”,他从风雨里咬牙,从茶饭里自苦,终于花了三年的时间,用“不知道多少万滴汗”赚出了一辆车。当他第一次抚摸着自己的车时,快活得几乎要哭出来。因为“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可是,兵匪夺走了他的车,毁了他的理想。他痛苦、愤怒,但没有绝望。为了再度实现他的理想,祥子不顾同行的义气抢买卖,和老弱病残争座儿。为赚钱买车,他拼了命,拉下了脸,顽强地在黑暗中摸索着个人的道路。这时,他开始“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可怜的祥子,并不懂得自己走的是一条个人奋斗的绝路。在万恶的旧社会,穷人想通过这条路去争得自由和幸福,是永远也行不通的。果然,灾祸一个个接踵而来。用性命换来的一点点积蓄,被孙侦探敲诈一空,装神弄鬼的陈二奶奶又使他失去了难产的妻子,丢掉了车……,非人的打击和折磨,耗尽了祥子的血和泪,毁掉了祥子的一切。绝望与痛苦,使祥子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想,“好吧,老实,规矩,要强,既然都没有用,变成这样的无赖也不错”。他堕落了。他万念俱灰,虽然还活着,但已经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这个觉醒前夜的劳动者,才二十多岁,就被吃人的旧制度毁灭了。
课文说明
本文是从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里节选的,可以当作独立的篇章来读。祥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旧中国,以拉人力车为生。老舍在谈《骆驼祥子》的创作时说道:“刮风天,车夫怎么样?下雨天,车夫怎么样?假如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
自读课文:(3分钟扫视)
思考:1、课文的主人公在烈日和暴雨下做什么?           2、课文所写的事发生在多长的时间里?           3、课文前半部分写什么景象?后半部分写什么景象?
结构
第一部分:(1—6)祥子在烈日的炙烤下拉车所受的折磨以及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16)祥子在暴雨的袭击下痛苦挣扎的感受。
进一步提高速度读课文
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学习?

 分别圈画表现“日之烈”和“雨之暴”的句子。
(全文从环境直接描写或从人、事、物等侧面衬托出烈日和暴雨。)
知识储备
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什么叫直接描写?什么叫间接描写?文中哪些句子是直接(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或环境、气氛作直接的描绘,让读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规模、事件的气氛等。而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对某一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对之的印象、感受,或者描写它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以从侧面间接表现它的情态和特征。侧面描写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活动、心态或事物的状况,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中心人物或事物更鲜明、突出,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文例
直接描写
1.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晒得东西要发火。
2.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间接描写
1.处处干燥……使人喘不过气来。
2.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3.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4.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再读课文,体验生活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中的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以祥子的身份去朗读课文,今天我们来个朗诵比赛,先小组内轮流进行,以推选一名选手代表小组参赛,倾听同学要作好评价。
视频
在烈日和暴雨下
烈日
冷酷社会
暴雨
悲惨命运













胆怯、腻烦
非常难过
象骡马
半死半活
拉车挣命
象树叶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之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人道的世界上”。 ——老舍
主题
本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
体会景物描写
找出课文中描写柳树的句子,说说它们是怎样表现天气变化的?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象征人物的遭遇有何作用?
1.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2.柳条儿动了!
3.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4.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5.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6.柳枝横着飞。
7.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天气又热又干。
有了凉风。
风渐大。
大风。
暴雨来临前的吓人情景。
狂风。
前面都是对柳树的描写,都是将柳树人格化,此处直接将人比喻为树,柳树的形象与祥子的祥子的形象到此完全融为一体。
因此,作为景物描写的突出部分——柳树,显然不单纯是对烈日和暴雨下环境气氛的烘托,它和人物形象不可分割。写景,说到底,还是为了写人。
体会景物描写
作者是怎样写天空、云、风、雨等景物的,并说说写得好在哪里。
1.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几阵凉风过去,阳光不那么强了,一阵亮,一阵稍暗,仿佛有片飞沙在上面浮动似的。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一阵风过去,天暗起来,灰尘全飞到半空。尘土落下一些,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
2.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地遮黑了半边天。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3.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4.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作者写“一阵风”“又是一阵风”,风由小到大,以此表示天气的逐渐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墨的乌云,大有压城欲摧的威势;南北天空“极亮极热”和“黑夜似的”的鲜明对比,表现天气变化之大之迅猛;“极硬”的“直的雨道”“砸”下来,突出雨的威力和气势。在这样大雨滂沱的“水世界”里,主人公艰难困苦的生存境况表现得更清楚、更真切。
小说的语言
揣摩下列句子,看看作者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1.见井就( )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 )一大气。(走、奔;喝、灌)
如用“走、喝”,则不能表现那种急切的表情和动作,只有“奔、灌”才能表现祥子极其焦渴,急于喝到水的情形。
2.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 )在了身上。(裹、贴)
用“裹”非常形象地把裤褂被汗水浸透后紧紧贴在人身上的状态表现出来,用“贴”则很平淡,不那么形象。
3.铺子里的人争着往外跑,都( )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握、攥)
用“攥”表现出人们迫切的动作和心情,“握”只是平实地叙述动作,表现不出人们那种急切的心理。
4.风( )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夹、带)
一般会说风夹着雨星,但是这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所以用“带”更贴切。
5.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 )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溅、砸)
这里要突出雨点的气势和威力,所以用“砸”比用“溅”更合适。
6.( )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靠、抱)
祥子浑身湿透,对热无比渴望,“抱”表现了人物渴求的心情。“靠”则没有这样的意思。
阅读训练
课后练习三。(P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