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27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27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27页)
《孟子》
两章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的思想:
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去,古义:离开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不多,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 限制。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
兵革之利:武力的强大。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限定人民定居在一个地方,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靠武力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说明,下部分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1.古今异义。
七里之郭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域
  古义:这里用作动词,限制 。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然而
  古义: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古义:城墙
  今义:城市
  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池
  委
  古义:放弃
  今义:委屈、不甘心
  国
  古义:国防
  今义:国家
  亲戚
  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一词多义
   利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
  之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有利条件
锋利
的,助词

代词,指得道者。
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项羽的巨鹿之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
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人和的战争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人和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