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七 桃花源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七 桃花源记

  • 格式:  PPT
  • 大小:  1.33M    27张
  • 时间:  2016-07

《桃花源记》ppt课件(27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桃花源记》ppt课件(27页)《桃花源记》ppt课件(27页)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
诊断性测试
⒈说说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思。
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鲜美: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妻子: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课文结构这样划分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发现桃花源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曲折、隐蔽、幽深)
进入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
(生活安乐幸福)
(环境优美宁静)
进入桃花源
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进入桃花源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
与世隔绝)
离开桃花源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桃花源的特点
世外桃源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
背景资料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16年之久,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出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
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形成性测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
B、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 )
C、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

×
×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下列内容的语句
桃花源环境优美:

桃花源人生活安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试一试:你能找到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
世外桃源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 )的地方
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幽美
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祥和
好客
好客、好奇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祥和
好客
好客、好奇
与世隔绝,与世无争
好客
对外界生活不满
淳朴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
作业:
1、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