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风筝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4.风筝

  • 格式:  PPT
  • 大小:  454K    15张
  • 时间:  2016-07

《风筝》ppt课件(1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风筝》ppt课件(15页)

第一课时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有《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杂文集16部。
作 者 知 多 少 ?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背景知识

chà línɡ dīnɡ xián wù bǐ
丫杈 伶 仃 嫌 恶 可鄙
shí huánɡ sè shù
什物 惊 惶 瑟缩 宽恕
zhì nüè duò yì
掷 虐杀 堕 苦心孤诣
qiáo cuì mú dànɡ yànɡ chénɡ
憔 悴 模样 荡 漾 惩罚
字音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色彩黯淡。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刻苦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嫌恶:厌恶。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什物:杂物,泛指家庭日常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物品。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颤抖。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惊惶:惊慌。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词语
1.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文中“我”和小兄弟对风筝的态度是一样的吗?请结合课文分析。
3.找出描写我粗暴拆毁弟弟风筝的动作的词语,想想这些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4. “我”年少时,“嫌恶”风筝;中年后,“我”对过去反对并踏扁小兄弟的风筝一事又很自责,说说造成“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思考辨析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作用在于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梳理深化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检测反馈
1.生字带拼音抄写四遍。
2.预习品味课文的其他段落。
3.完成《学案》“知识积累”部分练习。
巩固拓展

第二课时
1. 课文第1、2和12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
2. 你如何评价“我”这个人物形象的?
3. 文章为什么以“风筝”为题?
思考辨析
环境描写的作用
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作用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梳理深化
完成《学案》“反馈练习”第3、4、6题。
检测反馈
1.完成《学案》“四、类文阅读”与“五、中考链接”。
2.朗读并积累《学案》“六、知识链接”内容。
3.你和亲人之间发生过误解和冲突吗?你能感悟到其中的亲情吗?请以这样经历为内容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
要求:不少于300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500字。
巩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