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3.*山中避雨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3.*山中避雨

  • 格式:  PPT
  • 大小:  1.14M    15张
  • 时间:  2016-07

语文版《山中避雨》ppt课件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语文版《山中避雨》ppt课件4
山 中 避 雨
丰子恺

背景音乐
《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
教学目标: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整体阅读,理解本文叙事的线索.
体味本文自然恬美的语言美,朴素蕴籍的情趣美.
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主旨。
总第23-25节
首次执教时间:2004年10月5日
关于作者
1、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的( )、( )、( )、( )
2、被评价“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朱光潜
3、文章具有画的特点
画家
文学家
美术和音乐家
翻译家
字、词
寂寥(liáo ) 嘈杂( cáo )
冗(rǒng )长
里弄( lòng ) 工尺(chě)
和(hè)随着曲子
陶冶( yě) 乐( yuè)以教和

寂寥:寂静空旷。
冗长:原指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
长。这里指雨声持续不断。
陶冶:原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
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六要素和故事梗概:
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发生)。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潮),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结果)。
整体感知
全文五个自然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分别请用2—4个字概括。
1、遇雨、避雨
2、两种心情
3、借琴
4、拉琴唱歌
5、辞别
本文记叙线索:
事情线索:
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感情线索:
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提出讨论话题
参考话题:
1、找出两个女孩感情的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看看三家村前后的气氛有何不同,理解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作答。
2、课文几次提到“趣味”,“有生以来没有尝到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很喜欢---和歌来唱(欢乐)
三家村: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引得人都来,青年们齐唱---闹得温暖

“胡琴的原因”“乐以教和”
“乐”,音乐,本文指音乐艺术,胡琴演奏。“和”,和睦,祥和,或相互理解,心灵沟通等。其意:音乐艺术,可以教育人们达到和谐协调的境地,或可以促进人们心灵的沟通,融洽感情。
话题2: 为什么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远离尘嚣,避雨荒山,山色空蒙,小茶店里,茶博士坐在门口悠悠拉着胡琴,正如一幅疏淡的山水画,而一曲《梅花三弄》,又给它平添了无穷的意趣美和朴素美。这让作者感受到了淳朴天然的景物美。
两女孩转忧为喜,开始纵情歌唱,村里的人都来了。青年也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荒山闹得很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此时,人们真挚纯真的感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出来 ,人与人之间十分融洽和谐,这让作者感受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也感到了音乐的“乐以教和”的巨大作用,这是他做了7、8年音乐教师都没有感受到过的。
小结
主题: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彼此相处得更和谐.
教学后记
学生概括能力不够强。
可以从丰子恺的行文风格入手,引导学生去体会“乐以教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