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满井游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24.*满井游记

  • 格式:  PPTX
  • 大小:  158K    43张
  • 时间:  2016-07

《满井游记》pptx课件1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满井游记》pptx课件1《满井游记》pptx课件1《满井游记》pptx课件1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简介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给下列词语注音:
廿 鹄 鬣 茗 罍 蹇 倩女 髻鬟 汗出浃背 靧 曝 呷
niàn

liè
míng
léi
jiǎn
qiàn
Jì huán
jiá
huì

xiā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
/
/
/
/
/
/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
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打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吸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能不因为出游而耽误公事,那么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游历的,就只有我这样的闲官了。而这个地方正好离我也近,我的游览将从此地开始,怎能没有纪录呢?这是己亥年二月的事。
本文以 为线索,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 秀丽的景色。
游览行踪
早春
结构内容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象。
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
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
时间:
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
满井
人物:
“我”与数友
起因:
天寒,局促一堂之内,欲出
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
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
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

发出感慨
从记叙文的要素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第1段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第一段中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用一个字概括)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第一段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些句子?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学习第二部分
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层意。
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层(“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稍和)

(冰皮始解,清澈见底)

(为晴雪洗,鲜妍明媚)
柳条
(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
(浅鬣寸许)
游人
(泉而茗 罍而歌 红装而蹇)
鱼鸟
(悠然自得,皆有喜气)
第二部分:满井春色
天(稍和)
水(冰皮始解,清澈见底)(静)
山(为晴雪洗,鲜妍明媚)(静)
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动)
麦田(前鬣寸许)(神奇的比喻)
游人(泉而茗 罍而歌 红装而蹇)(有声有色)
鸟鱼(悠然自得,皆有喜气)
郊田之外有春,而未知也(主观感受)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1)若脱笼之鹄:
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本文的主旨句是
哪一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主旨)
哲理
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类似于: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学习第三部分
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官”指谁?“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
因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官僚是不愿意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而耽误仕途的,惟有作者这样的担任闲职,无功名进取之心的人才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见”.”此官”指作者本人.”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
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写景:
早春之美——用词生动传神、
修辞巧妙自然
抒情:
满井游前——局促不出   郁闷
      满井游时——脱笼之鹄   喜悦      
      满井游后——自此始游   自由
厌倦官场、寄情山水
一词多义:
时:
冻风时(经常)作
于时(这时)冰皮始解
始:
冰皮始(开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
髻鬟之始(刚刚)掠
乍:
波色乍(开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一词多义:
得:
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
然:
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
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
白描是一种怎样的描写方法?能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找例子吗?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如我们学过郦道元的《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也就是说,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
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许”4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文字也极为简练。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这个比喻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再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 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文中运用拟人辞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如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