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7.*差半车麦秸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7.*差半车麦秸

  • 格式:  PPT
  • 大小:  532K    10张
  • 时间:  2016-07

《差半车麦秸》ppt课件1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差半车麦秸》ppt课件1
差半车麦秸
姚雪垠
姚雪垠
《差半车麦秸》简介
小说写于1938年4月,同年5月发表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1卷第3期。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吧,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
第一部分:从小说开头到“每次我看见他的小烟袋,就不由得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
主要内容:先写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这样写的好处:是为了说明“差半车麦秸”给队友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队友们非常喜爱这个憨厚、质朴、善良,又有点落后但不断成才的农民战士。
第二部分:“一个寒冷的黄昏”到“点着灯我睡不着,你抽烟吧。”
内容:“差半车麦秸”初到部队时的情景。
特点:憨厚,老实、愚昧落后、
懵懂无知、萌生反抗意识。
第三部分:从“可是他对于集团生活渐渐习惯了”到“不幸刚认会了三十个字,他就受了沉重的枪伤了”。
主要内容:写“差半车麦秸”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掉了坏习惯,思想不断进步。
第四部分:从“一个月色苍茫的夜晚”到小说结尾。
主要内容:写在一次破坏日本鬼子铁路、伏击运输车的战斗中, “差半车麦秸”英勇战斗,光荣负伤。
“差半车麦秸” 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差半车麦秸”憨厚、质朴、善良,虽然初到游击队时身上有很多陋习,不理解反抗侵略斗争的意义,缺少反抗意识,但后来却不断进步,成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
“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是一个憨厚、质朴、善良的农民,但他愚昧落后、懵懂无知,身上有很多陋习,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他不理解反抗侵略斗争的意义,缺少反抗意识。参加游击队后,集体斗争生活教育和锻炼了他,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逐渐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差半车麦秸”形象塑造的意义
这个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子孙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他们逐渐觉醒,甩掉压在中国农民头上几千年的精神枷锁,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