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1.*愚公移山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21.*愚公移山

  • 格式:  PPT
  • 大小:  553K    22张
  • 时间:  2016-07

《愚公移山》ppt课件(22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22页)《愚公移山》ppt课件(22页)
神话传说
古代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山海经》《淮南子》《搜神记》《列子》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哪吒闹海 大禹治水
吴刚伐桂 八仙过海
夸父逐日 女娲造人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习难点
一、通假字
指通豫南
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
通“直”,一直
通“慧”,聪明
通“无”,没有
通“措”。放置
二、“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 “这件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 “他”:
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
一、解释红色的词
方七百里( ) 河阳之北( )年且九十( ) 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 ) 杂然相许( )( ) 其妻献疑曰( )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 )( ) 始龀( )北山愚公长息曰( ) 虽我之死( )无穷匮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
二、句子翻译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愚公移山
1.愚公要移的是怎样的两座山?这对愚公移山起到怎样的作用?(衬托)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移山的目标)?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这一宏伟的目标提出以后,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5、你怎么看待“其妻献疑”?
6.对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a.山高大
b.人少,自己年龄又大
c.运土石路途遥远,时间久长
d.工具简陋
7、愚公移山不仅在自然条件上遇到很多的困难,还遇到了怎样的问题?
智叟的嘲笑和阻止
8、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怎样的阻力,愚公都没有放弃移山,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不畏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目光短浅
目光远大
对比
小结:这一段文字写了愚公和智叟的对话,用了( )手法,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 )
对比
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本文最后借助神力搬走了两座大山,这样带有神话色彩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借神力搬走两座大山,无损愚公形象,反而更衬出其精神的伟大,这也是愚公移山的胜利。“帝感其诚”
小结:这一段文字写了愚公和智叟的对话,用了( )手法,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 )
对比
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我的收获

愚公的精神:
敢于冒险(不安于现状)
意志坚强,有顽强的毅力
有实干精神
不畏艰难
坚持不懈
有长远的目光

从愚公移山的胜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奋斗努力。
写作特色
1.衬托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以山神的恐惧天帝的感动衬托愚公精神的伟大
2.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