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1.*愚公移山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21.*愚公移山

  • 格式:  PPT
  • 大小:  319K    18张
  • 时间:  2016-07

《愚公移山》ppt课件(18页)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18页)2《愚公移山》ppt课件(18页)2
愚公移

《列子》
1、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2、通译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3、分析形象,学习愚公精神。
学习目标
检 查 预 习
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 迂
箕畚 荷担者 孀妻 始龀
智叟 穷匮 亡以应 厝
shuāng
rèn
chéng sè

jī běn

chèn
sŏu
kuì

cuò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 故事。
二、读准字音:
列子·汤问
寓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背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开端)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发展)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高潮)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结局)
译讲训练: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背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开端)
译讲训练: 愚公移山
方圆
黄河北岸(阴,阳用于表山水位置时,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将近
动词,面对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险阻,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通直
汉水南岸
赞同

副词,连…都…
把……怎么样
连词,况且
之于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的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道: “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发展)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高潮)
译讲训练: 愚公移山

用箕畚
交换
同“返”,返回
,“惠”同“慧”,聪明

即使
穷尽
表转折,可是

同“无”,没有
加大增高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凿石挖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人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 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结局)
译讲训练: 愚公移山
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助词的
停止
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同“措”,放置
语气词,“了”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背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开端)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发展)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高潮)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结局)
译讲训练: 愚公移山
文言知识,积累巩固
1、通 假 字: 反、惠、亡、厝、陇
2、古今异义:阳、阴、曾
3、词类活用:险、箕畚
4、一词多义:且、焉、汝
5、本文几个常见虚词的用法:
(1)“之”: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间,舒缓语气、代词
(2)“而”:表修饰、表顺承、表转折
(3)“其”:代词、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4)“于”:介词
(5)“以”:介词、连词
6、文言句式: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愚公精神是建立在其做事的正确方法与思路之上的: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产生移山的 ;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设立移山的 ;
3、聚室而谋,征求支持:有移山的周密 ;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有敢于移山的 ;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有移山成功的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总结愚公的形象:他是一个 、 、 、 的老人。
(二)写“智叟笑而止之”是为了与愚公进行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他们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做成一件事的;而 愚公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
分析形象,学习精神
动力
目标
计划
行动
信心
目标宏大 计划周密 行动果敢 信心十足
对比
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思想保守,
勇于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
与愚公移山相比,我们学习上的那点困难充其量只是绊脚石。如果不想做一个望山兴叹的懦夫,那就让我们踏着困难这个垫脚石勇敢向前争取最大的成功。
1、联系实际,以“我们今天同样需要愚公精神”为题写一则400字以上的读后感,写在积累本上。
2、结合检测卷,认真复习本课知识,下节检测。
3、附加:试背课文,背过者加2分。
布置作业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的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道: “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凿石挖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人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 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