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总复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期末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化学必修2复习
必须熟悉书写的方程式
(1)钠与水及氧气反应
(2)氯气、溴、碘间的置换反应
(3)电子式表示硫化钠的形成过程
(4)电子式表示氨气的形成过程
(5)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吸热反应
(6)氢气氧气在氢氧化钠做介质的电极反应式
(7)过氧化氢的分解
(8)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
(9)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10)乙烯与溴、氢气、氯化氢、水的加成反应
(11)乙烯的加聚反应
(12)苯与液溴的取代
(13)苯与硝酸的取代
(14)苯与氢气的加成
(15)乙醇与钠的置换
(16)乙醇的催化氧化
(17)乙醇与乙酸的酯化
(18)葡萄糖的两个检验反应
(19)葡萄糖生成乙醇
(20)金属的冶炼(Al,Fe,Hg)
(21)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碘离子
(22)溴蒸气被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
(23)己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的缩聚反应
重要的实验操作
(1)蒸馏
(2)实验室制乙烯
(3)乙酸乙酯的制备
(4)海水中提取溴
(5)海带提取碘(萃取分液)
(6)海水提取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期末复习
必修2 第一章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e)
质量数(A)=质子数(Z) + 中子数(N)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数值)
(一)原子的构成
一、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由18O构成的水以及H2O与D2O各 0.2mol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的电子数为:
的电子数为:
Z-n
Z+m
②该离子中子数:
③m克该离子中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④该离子形成的b克氧化物中质子的物质的量:
a+2
A – a – 2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间的互称。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练习: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16O和18O B.O2和O3
C.H2和D2 D.24Mg和24Na
A
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由 决定
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
结构:
个周期
短周期( )
1、2、3周期
长周期( )
4、5、6、7周期
7
个族
主族( )
共7个,位于第1、2及13~17列
副族( )
16
共7个,位于第3~7及11、12列
第Ⅷ族( )
1个,包括第8、9、10三列
0族( )
1个,位于第18列
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 ,
物质种数最多的族是 ,因为 。
第IIIB族
第ⅣA族
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最高正价=
价电子数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 – 8 =
主族序数 - 8
周期数=
电子层数
碱金属元素指
卤素指
ⅠA(除H外)
稀有气体指
与周期表有关的关系:
ⅦA
0族
练习:某元素的一种核素中含有16个电子、16个中子,写出该核素的符号: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三周期第VIA
练习:下列各组微粒的质子数相等,电
子数也相等的是:
A.NH3、OH- B.HF、CH4
C.Na+、Mg2+ D.NH4+、H3O+
BD
练习: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分界
线附近能找到:
A.制农药的元素
B.作催化剂的元素
C.制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C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CO2
N2O5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H2CO3
HNO3
SiH4
PH3
H2S
HCl
CH4
NH3
H2O
HF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2、其实质是: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各性质的变化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7
②原子半径
同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同主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原子半径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半径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
F
Cs
③主要化合价:
同周期最高正价从+1~+7(第二周期特殊)
从第IVA开始出现负价, – 4~ – 1
④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
同周期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元素主要化合价相同
金属无负价;O、F无正价
形成的简单离子中:金属只有阳离子;
非金属一般只有阴离子
同主族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Na
F
4、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3)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
(4)根据原电池正负极;
(5)根据元素周期表;
(6)根据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金属性:Na、Mg、Al
碱性:NaOH> Mg(OH)2>Al(OH)3
Fe+Cu2+=Fe2++Cu
Fe、Cu组成原电池时,Fe做负极
氧化性:Fe2+ Na>Mg>Al
K、Na、Li
K>Na>Li
Fe、Cu
Fe>Cu
5、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
(4)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5)根据元素周期表。
非金属性:Cl、S
F2与H2黑暗处爆炸,Cl2与H2光照下爆炸
稳定性:HF> HCl>HBr>HI
酸性:HClO4>HBrO4>HIO4
HCl>H2S
HClO4>H2SO4
Cl2+2Br-=2Cl-+Br2
(6)根据阴离子还原性强弱。
Cl>S
还原性:I- >Br- >Cl-
F、Cl、Br、I
F>Cl>Br>I
练习: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性:X>Y>Z
C.相对原子质量: X>Y>Z
D.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 X->Y2->Z3-
D
练习: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B.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3
C.X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D.X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的强
BD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是第VA族元素
B.R2在常温下一定是气体
C. RO3- 中的R元素只能被还原
D.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强酸
D
练习:R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R2O5 B.RO2
C.RO3 D.R2O7
A
8、需熟悉的方程式:
2Na +2H2O = 2NaOH + H2↑
2K +2H2O = 2KOH + H2↑
2NaBr+Cl2=2NaCl+Br2
2KI+Br2=2KBr+I2
H2+X2 = 2HX
卤素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Cl-、Br-、I-的检验)
2KI+Cl2=2KCl+I2
用CCl4萃取反应后的溶液:
CCl4层在下层,
溶有溴时为橙色;溶有碘时为紫色。
2Br-+Cl2=2Cl-+Br2
2I-+Br2=2Br-+I2
2I-+Cl2=2Cl-+I2
6、碱金属元素: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都可与O2、Cl2等反应
都可与水反应,产物都是碱和氢气
与O2反应产物越来越复杂,Li只生成Li2O
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硬度、密度小,熔、沸点低,银白色(Cs略带金色光泽)
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熔、沸点降低
7、卤素:
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都可与H2等反应
都有氧化性
与H2反应越来越剧烈;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氧化性逐渐减弱
有颜色除F2外,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
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升高;
颜色逐渐加深
8、10电子微粒:
原子:
Ne
简单阳离子:
Na+、Mg2+、Al3+
简单阴离子:
F-、O2-
氢化物:
HF、H2O、NH3、CH4
H3O+、NH4+

OH-
9、电子层结构相同几种离子:aAn-、bBm-、
cCp+、dDq+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a电荷数:
m主族序数: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金属性:
C>D
非金属性:
B>A
原子序数:
a+n=b+m=c-p=d-q
离子半径:
aAn->bBm->cCp+>dDq+
序大径小
位置关系:
对比记忆:
原子半径:
C>D>A>B
m练习:有aXm+与bYn-两种简单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关系式或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①a>b ②a=b+n+m ③ a+n=b+m
④ Y的氢化物化学式为HnY或YHn
⑤ X的氧化物化学式为XO
A.① B.①②④
C.③ ⑤ D.②④
B
(四)化学键:
1、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的原子间
离子键
H-H
N≡N
Cl-Cl
H-Cl
O= C= O
Na+、K+、Mg2+、Ca2+、Ba2+ 、NH4+等离子与其它阴离子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存在于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
存在于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化学键全部是共价键的化合物
强碱和大多数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特点:
含阴、阳离子,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导电
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特点:
不含阴、阳离子,在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不导电,在水溶液中可能会电离、导电
练习:下列性质可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有较高的熔点 B.水溶液能导电
C. 熔融状态能导电 D.可溶于水
C
练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C. 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D
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只含非极性键
3、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
大多数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极性键
某些共价化合物中同时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H2O2
由K+、Ca2+、 Na+、 Mg2+、Ba2+、NH4+与简单阴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
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
含有原子团的离子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NH4Cl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
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存在不含化学键的分子
D.CH4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
练习: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
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
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偏移
D.有金属元素存在
B
练习:具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OH B.Na2O2
C.NaCl D.H2O2
B
练习: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H2S
C.PCl3 D.CH4
C、D
考点: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NaCl 、MgCl2、 HCl、 CO2的形成过程:
4、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
存在于分子之间,不是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熔化时要破坏离子键;
共价化合物熔化时大多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但HF、H2O、NH3由于氢键的存在,使得熔、沸点在同主族氢化物中最高。
练习1:指出下列过程中被破坏是微粒间的哪种相互作用: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

C. NaCl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E. 干冰熔化 F. NaBr溶液中通入
Cl2

G. Na2O2溶于水 H. CO2溶于水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共价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共价键
共价键
离子键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一)化学能与热能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断开化学键——
吸收能量
形成化学键——
放出能量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出能量的反应——
E反应物 > E生成物
吸收能量的反应——
E反应物 < E生成物
B
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O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 + 2Q2 < Q3
B. Q1 + Q2 < Q3
C. Q1 + Q2 < 2Q3
D. Q1 + Q2 > 2Q3
C
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练习: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能量转化形式
原电池反应:
电池充电时:
光合作用:
练习:吸热反应一定是
A.释放能量 B. 贮存能量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D
练习: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反应:
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D.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AD
已知:2H2(g) + O2(g) =2H2O(g) 放出Q1
则:
① 2H2O(g) = 2H2(g) + O2(g)
相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吸收 Q1
③ 2H2(g) + O2(g) =2H2O(l) 放出Q2
(Q2>Q1)
酸与 碱的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1 mol H2O



指出下列过程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
HCl +NaOH = NaCl + H2O
放热反应
2Al + 6HCl = 2AlCl3 = 3H2↑
放热反应
Ba(OH)2·8H2O + 2NH4Cl = BaCl2 + 2NH3↑
+ 10H2O
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
H2 = H + H
吸热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
放热反应
(二)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唯一途径
化学电源:
(都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得的)
锌锰电池的负极是 ,正极是 。
锌筒
碳棒
废弃的镍镉电池若不回收会 。
污染土壤和水源
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一电解质溶液、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形成闭合回路
两个电极、


练习: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值均增大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C
原电池负极的本质特征:
失去电子
原电池负极的判断:
相对活泼的金属;
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元素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电流流入;
电极溶解,质量减少。
练习: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2Ni(OH)2 Cd+2NiO(OH)+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 B. 2Ni(OH)2
C. Cd D. NiO(OH)
C
充电
放电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 的物理量。
快慢
=
常用单位:mol/(L·s)或 mol/(L·min)
对于一个反应:a A + b B == c C
= △nA : △ nB :△nC
= △cA : △ cB :△cC
有: a:b:c
练习:2L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如下反应:
3X(g) +Y(g) = nZ(g) + 2W(g),开始投入一定量的X和Y ,5min时生成0.2molW,同时测得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则n值为
A.1 B. 2
C. 3 D. 4
A
反应物的性质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外因):
①浓度:
④固体表面积:
②温度:
③催化剂:
⑤其他条件: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等
决定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使用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练习:下列措施肯定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用量 B.增大压强 C. 使用催化剂 D.适当升高温度
D
2、 化学反应限度是用来描述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 。
最大程度
可逆反应的特点:
1、同一条件下可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同时进行
2、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都不能进行到底。反应开始后,所有物质永远共存
练习:向1L容器中充入2molSO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不可能为
A.1mol/L B.0.75mol/L C. 2mol/L D. 1.5mol/L
c
平衡状态的特点:逆、动、等、定、变
V正= V逆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达到平衡后,体系中各物质c、n、m不再改变
动:
等:
定:
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
逆:
“变”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发生改变
V正、V逆≠0 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未停止
化学反应的限度首先决定于反应的化学性质,其次受温度、浓度、压强等条件的影响。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时的状态
1.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2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系数比
化学平衡状态:
本质特征
V(正)= V(逆)
各组分的c不变
1.各组分的c、m、n不变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变
3.体系温度不变时
4.若有颜色,则颜色不变
5. aA2+bB2 = cC,若a+b≠c n总不变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基本内容串讲(结合章末复习使用)
1、成键特点:
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其中氢原子个数的最大数值为2n+2,这是氢原子个数的上限值。以烷烃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O双键,就少2个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C≡C就少4个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个H;所以,烯烃和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烃的基础上减去4×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
CnH(2n+2-4×2)即CnH2n-6 (n≥6)。
一、基本概念
2、同系物 :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甲烷、乙烷、丙烷 ······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及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即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3)同系物有相似的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