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 军神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 军神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8

同类资源

《军神》教学设计2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一、说教材。
《军神》是鄂教版第七册的24课。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在讨袁的一次战斗中眼睛负伤,在接受德国医生沃克的治疗时拒绝使用麻药,受到了沃克医生称赞的事件,赞扬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
   文章条理清晰,按照做手术前,做手术中,做手术后的顺序写。作者细致的描写了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动作,并且花费大量笔墨写沃克医生,展现了他的心理变化,侧面衬托着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力。
   本单元的训练点是如何刻画人物,本文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交替,如何细描上无疑给学生以借鉴。
二、教学理念: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情感,积累情感,升华情感,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2、通过充分的阅读,了解刘伯承意志坚强的特点。  
 3、进一步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五、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学习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16年,一位24岁川中名将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的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右太阳穴进,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的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这位名将就是被称为军神的刘伯承。读课题 24.军神
2.解释“神”的含义,延伸到“军神”
3.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意图:学贵有疑,疑问是探知的钥匙)
  问题预设:为什么会称之为军神?
二、初读文。
1.快速读文,初步答疑。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意图:从整体感知文章,能迅速简洁地说出文章大意,是种能力的训练。)
2.拟清文章顺序。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求治、手术前、中、后)(事情发展的顺序)  (时间的顺序)
(意图:这些写作常识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今后的说写打下基础。)
3.分出文章的意思段。
三、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2.分辨难音。
 3.分析字形。区辨难字,易错字,形近字
 4.书写生字。看清后描、写
(意图:到了四年级已有学习生字的方法,但要不断地复习巩固。书写生字更是不能忽视的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了观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用。)
四、总结:下节课,我们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军神,看看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是军神。
 二、细致读文,深化情感。
  (一)导学求治。
  1.师:这是军医与军人的一段对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角色读文。  
(意图:通过人物的语言明了沃克医生的冷漠,刘伯承的从容镇定,为后文医生态度的变化打下铺垫。同时分角色的个性朗读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
  2.读了这部分有疑问吗?
   问题预设:刘伯承为什么说假话?
(意图: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开拓见识)
 (二)导学术前
  1.师:沃克医生正准备做手术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第二部分。生答。
  2.刘伯承为什么拒绝施用麻药?
  (意图:此处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刘伯承为什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就不能指挥打仗;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就会乱指挥,这样会死很多人;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3.师:面对着这样一位军人,沃克医生的反应是---课件出示句子:
 “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切切割掉!”指名读。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疼,勇敢/坚强/)
(意图:读,贯穿学文的始终,个性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产生共鸣。)
 4.师:刘伯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试试看吧。”全班齐说。你怎样看待这几个字?(胆量/勇气/精神)
(意图:上课有时也需要学生七嘴八舌的,调动学生说的欲望,说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