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6 说勤奋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 16 说勤奋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8

同类资源

《说勤奋》教案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15 说 勤 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
法:启发式 情境式 讲授法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末( )稍( )杜( )粱( )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课件出示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勤(qín qíng)奋  远渡重( zhòng chóng)洋 
剥( bāo bō)离  华( huá huà )罗庚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笔直;B 公正的,正义的;C 直爽,爽快;D 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  ) 急起直追(  ) 心直口快(  )
三、课文内容填空。
1、(  )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课文中司马光从小就很(   ),长大后就更(  )了,还做了个(  )自励自勉。这样他用了(  )的时间写成了史学巨著(     )。向我们说明了:天才在于(   )。
3、童第周学习基础差,但他(  ),就在校园里(  ),(  ),总要(  )回顾一下当天的(   )。他还十分注意(   )学习方法,终于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比利时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     ),在生物学界引起轰动。他证明了即使(       ),只要(      ),也是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数学家(   )所说:“(      ),一分辛苦一分才。”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鲜花”指(     ),“汗水和心血”指(    )。(  )、(  )、(  )这些词都说明:勤奋才能成才,被无数事例证明。
四、阅读(课件出示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豪)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xí ɡunàn( )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改正)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dù( )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1)、选择( )里的正确字词,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2)、补出华罗庚的一句话,写在文中横线上。(2分)
(3)、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1分)
(4)、读了这段文字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5)、仿照句子,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3分)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6)、写出几个你最喜欢的四字词。(至少四个)(4分)
五、拓展练习收集几条有关勤奋成才的名言。
如:黄昏是勤劳者的早晨,早晨是懒惰者的黄昏。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美)富兰克林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
板书设计: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课后反思: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一开始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学生都能正确回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和长大后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开的,通过研读词句明白\\\'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第三小节,讨论交流后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学生提高读,划,议,说,听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课文说理的方法.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让全体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学习!
二,读中品味.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更有创新地引读.给学生一片充分朗读的天地,我的课堂更真实!
三,说中明理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学习童第周的故事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割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几句.事实证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开放有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应该说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确手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由于本身素养问题,课堂教学中仍有遗憾:板书中出现了别字,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解方法的引导.我会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