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62K    5张
  • 时间:  2016-08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家庭作业练习试卷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卷面整洁:3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填空。(7分)
1、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2、“西江月”是 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 词的题目 。
3、《白桦》这首诗的作者是 俄 国著名诗人 叶赛宁 。
4、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已经有 两千多年 的历史。
5、我国从古到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如: 屈 原 、 李 白 、
杜甫 、 郭沫若 等;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 拜伦 、 海涅 、普希金 等。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三、下面三句话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互相取笑的话,都用了夸张。你能找到它们分别夸张了什么?(3分)
眼窝深 脸长 额头高、
1.苏东坡: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额头高 )
2.苏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脸 长 )
3.苏东坡:几加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眼窝深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4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2.诗歌、《静夜思》、古诗、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诗歌、古诗、《静夜思》
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战士远征归来,在回乡的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起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 √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
5.天净沙是词牌名。 ( × )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4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孟郊 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3分)
诗 歌(只写题目)
作 者
推荐理由









八、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一)(15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白居易是我国( 唐 )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 忆江南 》(写诗题)。
(2分)
2.在文中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4分)
近义词: 讽刺( 讥 讽 ) 感叹( 感 慨 )
反义词: 凋谢( 盛 开 ) 言行一致( 自相矛盾 )
3.“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
写的是在四月间,山下百花都已凋谢,而山上的桃花正红艳盛开的景象。
4.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沈括认为白居易的诗歌中,既然说芳菲已尽,又说桃花始盛开,是自相矛盾,是考虑不周的结果。(2分)
5.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 ”划出来。(2分)
6.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答:这个故事启发了我:人在判断一件事情对与错时,要先自己进行考察,不要盲目判断。

二、阅读(二)(15分)
一字之师
晚唐诗人郑谷,( 不但 )诗写得好,( 而且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谦逊”的“谦”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讠 ),用音序查字法查( Q )。(2分)
2.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2分)
3.在文中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4.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2分)
5.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一枝”紧扣诗题,更能突出梅之“早”,显出梅不同寻常。

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2分)
郑谷: 善于思考,为人谦逊,耿直。
齐已: 虚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7.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3分)
答:有必要。有时修改作文一两字,能使表达更加精炼、传神,也可培养我们的鉴赏能力和理论水平。只有经过认真的修改,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35分)
在《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一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等等,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写下来,注意把活动的经过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