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5.国共的十年对峙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教研课《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教研课《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教研课《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共产党

国民党
工农武装割据
1927—1931
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0—1931
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5.10/1936.10
第四、五次
反革命围剿
1932.2
1933.10
倡导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八/瓦/论/一/西
西安事变
1936.12
日本
九一八事变
1931
华北事变
1935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初步
形成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主要矛盾:民族矛盾
三种力量
主要矛盾阶级矛盾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一、挽救革命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
纠右、总方针、秋收起义、毛泽东论断
工农革命军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
从城市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的开始
(一)经过
(二)意义
教训:中国革命的重心必须由城市装入农村。
大革命的教训?首先吸取的教训?失败后的首要任务?
二、井冈星火
实践
军事:游击战争、朱毛会师、红四军
经济上:土地革命
政治上:工农革命政权
理论
中国革命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共产党的领导
(前提、最重要条件)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
根据地建设(立足点和战略基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
【小结】
三、燎原之势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路线
内容
作用
根据地建设
政治
中央
地方
经济
工业
农业
邓小平
左右江
彭湃
海陆丰
井冈山
湘赣(彭德怀)
赣南、闽西
中央(朱毛)
湘鄂赣
(滕代远)
闽浙赣
(方志敏)
洪湖、湘鄂边
(贺龙)
鄂豫皖
(徐向前)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的上升
1、原因(日本发动战争的必然性)
内部
转嫁危机
蓄谋已久:东方会议(田中奏折)
外部
蒋介石:
欧美:
“围剿”
经济危机
绥靖政策
不抵抗(不抵抗的理由、真实目的、实质),
2、经过
东三省沦亡。
伪满洲国 (1932)(殖民地)
3、结果
台湾(1895)
朝鲜
(1894、1904、1905、1910)
满蒙
(1931)
全中国(1937)
世界
(1941)
1927东方会议、田中奏折
大陆政策(明治)
1936广田弘毅:基本国策
小结
二、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
1、共产党
发表宣言:
反蒋抗日
不抵抗政策
阶级本质
组织军队抗日:
区别
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东北抗联
1936
2、中间力量
(爱国民主人士)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国民党
分化
东北:义勇军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福建:中华共和国革命政府
蒋介石政策的“转变”
民权?
蒋介石政策的“转变”
1)不抵抗
攘外必先安内
舆论
2)表面转变:安内的最终目的是攘外
3)实质未变:对红军“围剿”;对日本妥协。
4)政策的实践
第4、5次“围剿”
《何梅协定》
适应“华北政权特殊化” 方针
第四节 长征
——战略转移(有目的、有计划)
一、背景:
1、民族矛盾上升
2、共产党的“左”倾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北上抗日
进攻:冒险主义
防御:保守主义
退却:逃跑主义
军事上:
道路上
中心:工人阶级的城市暴动
配合:农民阶级配合作用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博古
八七会议1931
遵义会议1935
整风运动1942
中心: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
建立、包围、夺取
【小结】
二、过程
(一)瑞金、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三)两次会师
(二)
1933.10、1934.10、1935.10、1936.10
【技巧】
意义:事实上、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内容:纠、肯、选、消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5.10.
遵义
1935.1.
三、意义
1、转危为安
2、去伪存精,保存力量(最主要)
3、传播了革命的思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背景——华北事变
概念
内容
《何梅协定》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背景、代表、内容、影响)
(目的、措施、影响)
影响
华北日益殖民地化
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英美矛盾的激化
华北事变
二、华北事变后的中国
1、《八一宣言》:
2、瓦窑堡会议: 确立了……的方针
3、《论反对……的策略》: 奠定了……的理论基础
4、一二九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初步建立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一)共产党
(二)西安事变
1)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5)蒋介石的倒行逆施
(直接原因)
2)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4)张、杨爱国心的驱使
(___的根本原因)
1、原因
(根本原因)
2、过程
亲日派——日本
亲英美派——英美
共产党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矛盾的激化
总结 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1、爆发地点:北平;范围:全国
2、都不是单纯的学生运动(先锋)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4、都走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5、都有民族矛盾
不同点
1、最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2、领导:初步具有……;共产党
4)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合作
本章阶段特征:
2)中共:从参加革命到独立领导革命。
3)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变成民族矛盾为主(1935)
1)由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统治,建立起一党专政
5)美日关系:由绥靖到遏制
革命中心从城市转入农村,革命区域从南方转到北方。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
政策的转变: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破产
对国民党政策: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从右倾转向“左”倾,从幼稚走向成熟
重点问题:
八七会议
(纠右滋左)
文家市决策
中国革命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
武装起义
(南昌、秋收)
井冈山的斗争
燎原之势
长征
转危为安
1、理论上
2、实践上
左倾
军事,组织
由幼稚走向成熟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挽救革命)
1、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自己的武装,独立领导革命。
例:南昌起义有了自己的军队;三湾改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指明了新的出路。纠右滋“左”(道路上;军事上);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失利。
3、文家市决策。通过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经过推广,终成燎原之势。
4、遵义会议 ——标志成熟。在事实上确立了……;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挽救了……
中国革命的道路的问题:
国情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
革命
方式
武装斗争(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为主)
土地革命(内容、作用)
根据地建设
建立——包围——夺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一、正确的道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左”倾道路
(1)产生原因
1、国情分析错误
2、大革命失败、屠杀的刺激
3、共产国际的错误
4、照搬俄国,急于求成
(2)革命方式
中心:无产阶级的城市暴动。
配合:农村(土地革命),农民阶级
长征前后的表现:冒险、保守、逃跑
②延安整风(1942):在思想上彻底清算
(3)“左”倾错误的清算
①遵义会议(1935):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30年代蒋介石政策的演变及中共对策
镇压共产党
不抵抗, 镇压共产党
攘外必先安内
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庐山谈话
自卫宣言
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27
31
35
36
37
38
武装反蒋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三坚持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