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1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必修1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免费下载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导语分析:
新中国的成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考虑与中国的关系,当时出现了不同的表现: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拭目以待,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中国是如何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中国的外交之路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

专题内容涉及新中国外交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另一条是在外交政策的贯彻实施下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第一阶段: (50年代打下基础)新中国成立之时,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原则)。是中国外交的起点.在全新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到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阶段: (70年代三大成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走向重大突破的时期,其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一系列事件的进展, 中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第三阶段:(80年代进行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从“求同存异”方针到不结盟政策的制定。都是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发生变化的。因此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二、学习要求
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说明
教科书中三个子目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作为课标要求,补充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
2.“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认识、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中国外交史,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3、以学定教,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尽量避免教师单纯讲授的做法。
五、教学理念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资料、图片、邮票,或 举行小型展览会、或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六、教学设计
(二)新课导入

建议选择以下一种方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

语言或直观、形象的方式使学生体验新中国初

期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外交岁月。

据导入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定的不

平等条约有一千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

个,租借地上百个,租界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

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就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

里。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

常低落的阶段”。
方案一:数据导入
方案二:语言导入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
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
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
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
约,像是一个个噩梦,萦回不去。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
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
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
十一条”的情景;图片4:蒋介石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方案三:图片导入
提问:
旧中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种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由此揭示课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三)新课教学
首先来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的国际背景。
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在了解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比较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
⑤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的概念和内涵,弄清措辞上的变化。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背景、提出、内容、特点、意义等。

③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质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
(3)走向国际舞台

①了解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主题、特点、内容、影响等。
②创设情景化难为简,让学生作为当事人角色走入历史深入其中来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1.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会采取什么对策?

2.当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
③今年正好是亚非万隆会议五十一周年,可补充相关时事,如胡锦涛主席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历史的时代感。老师要补充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评价
(四)课后探究
如何看待评价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不是“闭关锁国”?
(2)“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你认为新中国初期我国外交应当是联合苏联还是应当依附美国?还是应当走中间道路?
新课程要求体现出开放性的精神,课堂学习只是历史学习的一部分,历史课程资源是最丰富的。上述一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观看相关的影视材料,图书馆书店翻阅相关内容,甚至可以走访一些长者、学者等。
1.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在此基础上,介绍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通过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七、教学建议: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3.进行问题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4.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探究的题目,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尽量避免教师单纯讲授的做法。
1、在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时,查阅网上,关于“一边倒”的评论简直是铺天盖地,争辩激烈。如何让学生搞清弄透,不是易事。

2、怎样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也是我们老师观念上一时难以突破的事情。
八、教学反思
九、参考书籍:

1、《中国当代史事略述》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7月
2、《中国当代外交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10月
3、《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朱煜  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6月
4、《历史教学的新视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第三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二、学习要求
知道不结盟政策是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国际意识。
三、说明
“外交政策的调整”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1、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中国外交史,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建议教师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放到世界国际关系变化的大背景中,实现中外相通。
四、教学理念
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这一课的内容就时间跨度小,时事性较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的。教师可适当地在课前布置作业,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新时期外交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能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形成宏观的了解。
2、中国外交之所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国际地位和威望不断提高得益于新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新时期的外交资料,分类列表或编制新时期外交成就大事年表。
2、列举中国不结盟的具体事例,说明我国的睦邻友好政策。
六、教学设计
(二)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

图一: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图二: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1972年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上述图片所表述的三个重大外交事件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标志性成就。
第一目:外交政策的调整
这一目内容根据说明要求作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因此课堂上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下列问题:
(三)新课教学
①新时期调整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②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③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④为什么说新时期外交政策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
第二目:活跃的多边外交:
通过使用教材上的图表、照片,看图说史得出:

1、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2、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第三目: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

成就: ①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②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影响: 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交流中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有效度,给予适时适度地评价,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关心国际形势变化,增强其主动了解国际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兴趣,并树立热爱祖国的强烈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评价
(五)课后探究:

同以往相比,我国在新时期所奉行的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七、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蕴含在历史事件中的巨大精神财富。要把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政策的调整放到世界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中去思考;用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和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照片、数据、图表、地图等,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地方可播放电视专题片《新中国外交风云录》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3、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几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比较分析,拓宽思维。如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与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外交成就相比,有哪些特点?这样可以把第五专题三课内容串联起来,建立起整体概念,又可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进入新时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通过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审时度势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八、教学反思
1、如何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历史的存在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2、在理解所学内容时,如何做到中外知识的链接,前后知识的比较。
九、参考书籍目录: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外交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波澜起伏中美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中美交锋大纪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在联合国 :共同缔造更美好的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