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免费下载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免费下载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概况:
典型国家
步骤
思考:什么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依据以下材料思考分析东欧剧变
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材料
东欧剧变原因
① 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
苏联.
②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僵化,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停滞陷
入危机。
③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东欧
动荡。
④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他们利用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
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
(二)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激化各种矛盾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根 本 原 因
苏联解体的过程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八一九事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独联体的建立——完全解体(1991年底)
标志: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的11国签署
《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的解体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
解体后的苏联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北约东扩。
其次,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如南斯拉夫。
其三,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使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困难。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
1.原因
⑴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
⑵ 多个国际力量中心出现,主张推进多极化。
⑶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建自己主
导的单极世界。
2.表现
结合教材第127、128、129页归纳总结
① 美国极力构建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 欧盟建立,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 日本力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
大国地位。
④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经济好转,国际地位的
改善。
⑤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世界和平。
多极化表现
3.特点: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思考: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
1、特征:
和平与动荡并存
2、表现:
动荡
和平
3.原因
① 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了国际上出现了
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动荡)
② 美国力图构建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在世界
上推行其霸权政策(动荡)
③ 多方力量的制约(和平)
④ 当前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
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
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
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
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再见
2008年12月23日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制度质变
步骤:东欧剧变三阶段
剧变完成
(困难;妥协;更迭 )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正式宣布统一。勃兰登堡门因此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自1991年南斯拉夫各共和国掀起“独立”狂潮以来,南斯拉夫屡次爆发武装冲突, 其规模之大,蔓延之迅速,伤亡之惨重,是战后欧洲前所未有的。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他的改革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是在苏联局势恶化,特别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时,苏联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控制局势而发动的。其失败的原因在于苏共已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无法抵挡事件发生后,来自反对派以及国外势力的压力。
八一九事件后的叶利钦
八一九事件之后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激进派”威信大增,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
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形势迅速变化,苏联共产党分崩离析。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利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不断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
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4)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
政治。
(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
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一 超
多 强
短期:“一超多强”
长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999年3月24日晚,科索沃战争爆发,图为贝尔格莱德市中心遭到轰炸。
9·11事件现场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阿富汗战争 (2001年10月)
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
2003年8月27日,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