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发达的古代农业

免费下载高中必修2历史公开课《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必修2历史公开课《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必修2历史公开课《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必修2历史公开课《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
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
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
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
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注意必修1、2、3三个部分的有机联系。
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早期农业生产
1、起源(年代、农作物品种、耕作方式)
2、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农具、技术、品种)
3、早期农业生产的特点:
笔记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1.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A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
A.西周晚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B
一、早期农业生产
刀耕火种
石刀、
石斧
水稻、粟
石器锄耕
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工具
开沟排水……等技术
粟……等
一、早期农业生产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笔记
二、传统农业
(1)春秋战国开始
(2)两汉发展(西汉耧车\东汉耦犁)
(3)隋唐完善(曲辕犁)
1.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 基本定型的是
A
一、早期农业生产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笔记
二、传统农业
(1)春秋战国开始
(2)两汉发展(西汉耧车\东汉耦犁)
(3)隋唐完善(曲辕犁)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垄作法
(2)西汉: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
3、耕种制度(1)宋以前:
(2)宋以后:
一、早期农业生产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笔记
二、传统农业
2、耕作技术:
4、水利灌溉:A.水利工程P6
B.灌溉工具P6
3、耕种制度:
(龙岩市高三质检4题)《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B
阶段小结: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
铁农具、牛耕
耦犁、出现犁壁 耧车
曲辕犁(完善)
垄作法
代田法
(西汉)
耕耙耱(北)
耕耙技术(南)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都江堰
漕渠、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唐)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牛耕图
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
唐代曲辕犁与前代直犁作用力比较示意图
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牛耕,战国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时发明犁壁,此后牛耕得到推广
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完善阶段
曲辕犁示意图
曲辕犁画像
垄作法
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利于集中施肥。垄的高低、垄距、垄向因作物种类、土质、气候和地势而异。作垄方法有整地后起垄和不整地直接起垄以及山坡地等高起垄。
结合P注释1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垄和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所以称作代田法。比当时的播撒方法先进。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
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2、认识:
1、改进(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
一、早期农业生产
三、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笔记
二、传统农业
(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5题)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历来重视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征。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本题选B项,第①项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种方式,属于粗放型耕作。
B
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笔记
三、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背诵)
一、早期农业生产
三、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背诵)
笔记
二、传统农业
2、产生条件:P6 ①②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男耕女织 (or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
3、特点:
——(个体、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4、影响小农经济的有利因素3个 和不利因素2个:P7
1、含义:
(2011年5月湖州二模15题)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C
(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4题)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国有 B.土地集团所有
C.土地私有 D.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一、早期农业生产
三、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背诵)
笔记
二、传统农业
1、含义:2、产生条件:P6 ①②
3、特点:
4、影响小农经济的有利因素2个 和不利因素2个:P7
5、影响:
①小农经济促使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②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危;
③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④也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2.传统农业的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3.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男耕女织
4.传统农业的土地基本特点
——封建土地私有制
(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8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
【解析】材料古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农民赋役负担沉重,被迫出卖农产品以缴纳沉重的赋税,且从“新丝、新谷”也说明农民仍然以务农为主,选择C项。
C
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拓展思维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②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①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推动精耕细作
(1)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高考重要考点
(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高考重要考点
1.(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
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
2.(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
3.(10月月考) “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C
B
A
4. (高三阶段性检测)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5. (高三期中)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B
B
6.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B
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8.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通:“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这段材料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
①封闭性 ②完善性 ③保守性 ④稳定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9.(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B
10.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B
1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D
12.《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 D.因地制宜
1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A.牛耕的出现 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4.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 影响是导致
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 出现
15.【赵瑞叶改编】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  )
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  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
C.使用青铜器松土 D.用铁犁翻耕土地
16.【杨红改编】《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
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17.【杨红改编】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18、【杨红改编】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宗法制的解体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
19、【金佳星改编】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一切随顺自然的境界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金佳星改编】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 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1、【金佳星改编】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
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
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纭。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
时间:春秋时期。
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有利条件: 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 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材料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
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
①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祸。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社会的动荡。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B
A
运用体验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庄子·让王》、逍遥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逍遥的人生观;而小农经济自身忙忙碌碌不能反映出生活富裕的心态,人定胜天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故应该排除。
(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2题)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古代农业的发展。ACD三项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农具、地理原因,中外基本相同,只有B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B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D
【解析】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采用较先进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经验、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小农经济本身的封闭性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得社会分工表现的不明显。
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解析】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本题B项符合这一特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