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免费下载思想政治必修1教研课《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思想政治必修1教研课《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课件免费下载思想政治必修1教研课《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课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各是什么?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市场经济?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有哪两种?
1、市场经济是否只适用于资本主义?
2、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种看法的误区何在?
探究活动一: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市场定位的三次关键转折
十四大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届三中全会:“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创新,有利于划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有利于明确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角色地位,有利于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回顾历史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目标)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 ≠ 同步富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与作用之一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原因)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需要国家宏观控制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体:
国家
措施: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客体:
对国民经济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2014年3月,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7.5%;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家宏观调控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
增加就业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目标)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政策

税收政策、利率政策、信贷政策、汇率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
经济计划

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较
4、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如:合同法、广告法、价格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所以,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4、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的特点:直接、迅速。
宏观调控手段
经 济 手 段
法 律 手 段
行 政 手 段
为主
为辅
发挥总体功能
4、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应注意:
(1)不要认为实施宏观调控就是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主要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2)不要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宏观调控,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宏观调控,而在于宏观调控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3)不能认为加强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发挥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宏观调控三种手段比较
正确区分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是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就像如果价格的调整是为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则是经济手段,如提高粮价、降低农药和化肥价格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水价以促进人们节约用水等。

行政手段是国家直接向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或规范企业行为的指令,它通过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强制力量进行。如果材料所指调整价格要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则是行政手段。如公共交通、通讯、电价、水价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就属于行政手段。
连连看: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增加财政支出
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国家勒令关闭污染严重企业
实施产业振兴规划
国务院发出通知坚决取缔传销活动
实行结构性减税
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依照《反垄断法》调控房价
新旅游法规范旅游行业乱象
市场调节
(决定)
国家
宏观调控
(弥补)
+
手拉手 向前走
无形手
有形手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比较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
含义
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
知识小结
误区警示: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4)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市场
根本目标
法律手段
促进经济增长
判断下列宏观调控政策属于何种手段?

①2009年2月1日起,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13%财政补贴。

②国家依法处理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相关责任人。

③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④2009年初,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为3个电信运营商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⑤200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⑥2009年6月11日,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⑦为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国家决定从国家财政中支出约330亿元的资金投资建设青藏铁路。
经济(财政)
法律
行政
行政
经济(货币)
经济(规划)
经济(财政)
判断
材料:经过36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但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也存在“市场失灵”,政府作用和市场功能都亟待进一步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请你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作业:
参考答案:
(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政府要自觉遵循市场规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4)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上网搜集近年来我国为控制楼价而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要求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各找一个)
课后作业
Thank You !
谢谢!
关于市场在配置中的作用的认识,中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
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其内涵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描述运行机制时谈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虽然隐含了国家计划走向间接调控的意思,但计划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改革陷入低潮,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一度被质疑,对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认识也再次发生争论,有人简单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有人主张回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在这种不利情况下,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使改革回到了正确的航向。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此后,经过对过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得失的认真总结,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要遵循价值规律,必须要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因此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使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突破。
但与此同时,由于仍然存在着对市场的疑虑,十四大报告认为,为了防范“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将表述修正为“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支柱。这个解放思想的提法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是这个提法并不完全科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关于市场经济的内涵,亟须进一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并运行多年之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成为一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命题。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起草过程中,我在当年4月23日召开的起草小组会议上作了主题为“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的发言,其中包括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的一些意见。
这些意见包括: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义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是作为对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还是属于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原来的这个表述字面理解应为前提,但从理论上讲,宏观调控本应是市场经济一个内容。其他疑问还包括宏观调控是资源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还是资源在政府作用下发挥市场的作用?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原有的定义均无法厘清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搞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有可能沦为计划经济的翻版。
我的这个建议受到温家宝同志的重视,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确立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表述。
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对十六届三中全会表述的延续和发展。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所经历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已经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的这个基础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容易被混淆,“看得见的手”经常取代“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造成市场的紊乱。各级政府和部门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宏观调控职能,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性控制的翻版。尤其是在遇到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危机时,政府的紧急干预措施被当做“中国模式”的圭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被削弱,同时造成了产能的大量过剩。必须明确,政府宏观调控不是资源配置的前提,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
宏观调控要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政府如何改革宏观调控方式、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是当前和今后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传统的行政方式进行调控所起的作用不会很大。二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所产生的主要是总需求膨胀的倾向,现在已经让位给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所产生的供给过剩倾向。这就是说,宏观调控的背景和基础发生了变化。因此,调控方式必应发生变化。三是依靠行政审批制度和管制来加强宏观调控,容易造成权钱交易,容易抬高企业的准入门槛,造成某些行业的人为垄断,提高某些行业的利润。管制越严,利润越高,地方的积极性就越高。四是行政手段容易加大改革和发展成本,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和腐败。因此,要尽量少用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