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中历史必修3原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3原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原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原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ppt免费下载
哈佛大学
“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以真理为友。”
——哈佛校训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何谓“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一、智者学派(5BC中叶以后):
1、背景:
2、代表人物:
3、主要观点:
4、影响:
一、智者学派(5BC中叶以后):
1、背景:
2、代表人物:
3、主要观点:
②习惯和法律是相对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人平等
4、影响:
①主张尊重习俗和法律
③怀疑神的存在,反对迷信
①积极:
②消极:
对智者学派的评价:

积极性:
消极性:
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1、主要思想:
③“知德合一”学说;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2、主要意义: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
产生深远影响。
二、苏格拉底
②支持寡头政治;
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谁?
①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④认为人性向善,人性趋恶源于无知;
⑤提出优秀个人的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501名希腊市民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他被指控的罪名有两条:一是慢神,二是诱导青年。桀骜不驯的苏格拉底在公众面前据理力争,毫不妥协,以致“失欢于众,获罪于邦” (德波顿语)。表决结果是281票同意,220票反对,苏格拉底被处以极刑。这501个市民中,有鞋匠、裁缝、不识字的游民和一些莫名其妙而激愤的人。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如何评价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苏格拉底的悲剧性的死,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使其永远闪耀着诚实与正义的光辉。
[重难解析]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相同:①都传授知识。②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具有人文主义精神。③都强调感觉的作用。
不同:社会道德方面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法律。
2)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重视教育,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
1、柏拉图(Plato):
著作很多,代表作《理想国》

*观点:
①关注人类社会;
②美德来自智慧
③鼓励人们独立性性思考认为
④人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⑤理念论(真实的世界是永恒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式的行为”:追求纯精神的行为
*“柏拉图式的爱情”
三、其他哲人
■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观点、贡献:
(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2)真理高于一切
(3)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与柏拉图一起,被称为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两人之一。
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相同
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小结
万物由水生成
人是万物的尺度
自然与人类生活
人类社会
人性
理性主义奠基人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打破传统神学的束缚,人的觉醒
自然
重视道德伦理
“知德合一”
重视教育
贤人治国
1真理高于一切
2“人”是自然界最高级
人与社会
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异同
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繁荣的根本。
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界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普罗泰戈拉悖论
普罗泰戈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诡辩家。
一天,一位叫欧提勒士的青年要拜他为师学习诉讼和辩护。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他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欧提勒士却迟迟不替人打官司。
普罗泰戈拉十分生气,向法院提出起诉。他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我们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那么也应按法院的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你非得付学费不可。”
欧提勒士振振有词地回击说:“如果我胜诉了,那么根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钱;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我也不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付钱。”

1、普罗泰戈拉最后能否拿到学费?
2、如果你是法官,如何处理呢?
有人设想,只要愿意,双方会永远平衡地对峙下去。然而,争讼双方在事理上从来不曾同时有过真正的平衡——论辩使之失衡。双方不断地向自己一边的天平上增加砝码,这种竞赛的结果最终会区分出“胜诉”与“败诉”。
说明智者学派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伦理道德的缺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1、意思——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
准。
2、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
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
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
择。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
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
3、但是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需求,都是万
物的尺度,于是当人们意见分歧时,
就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
对﹑哪个错。
普罗泰戈拉(约前481—约前411)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隐士和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返 回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知识即美德.没有知识,无法成就道德 。
?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劲。”
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格拉底在教
育学生时,首先摆
出一付很无知的样
子,向学生请教一
个问题,然后顺着
学生的思路一步步
地发问;当学生有
了迷惑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往往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相同点: ①他们俩出生和生活的时代很接近;②他们的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但都重道德; ③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教育思想上有许多共同点。
前551-前479年
前469-前399年
VS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点: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www.themegallery.com
Company Logo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上天赐给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
传世名言:
—苏格拉底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
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 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株 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道尽头时 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 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 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话做 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 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 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最后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 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柏拉图的故事
传世名言:——柏拉图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

生活从不简单容易,即使你活在愉悦的境遇中,你也会遇到你要克服的困难。

不懂几何学的人,请勿入内。

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懂得哲学,应该是最优秀的哲学家以善治国,所谓的善就像太阳,是创造和推动一世的力量。
www.themegallery.com
Company Logo
《理想国》
柏拉图
第一等级:“贤哲”,具有智慧的品德,国家的统治者
第二等级:武士,具有勇敢的品德,国家的捍卫者
第三等级:农民、手工业者,具有节制的品德,国家的劳动者和供养者
(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www.themegallery.com
Company Logo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 ,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对哲学、逻辑学、历史学、政治学、诗学、数学、生物、心理学、伦理学等都进行过有意义的探索。
亚里士多德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故事
公元前320多年前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漫步交谈,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
  “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老人捋了捋胡须,缓缓地说到:“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吗…… ”
  雅典人都知道,那是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他吕克昂学园高级班的学生上课呢……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对上级谦逊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一个快乐的人应该具有健康、财富、知识、友谊和美德。
传世名言——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