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3)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
2.在掌握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何进步性?
(2)孙中山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存在怎样的局限性?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民族危机:鸦片战争后,_________不断加深,19世纪末,中
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2)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_________上历史
舞台。
(3)救国实践: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民族危机
革命派登
2.提出:
(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_______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进一步阐发: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个纲领进
一步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同盟会
“民族”“民权”“民生”
3.内容:
帝国主义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国家
4.评价:
(1)性质: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
①表达了_________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资产阶级
民族独立
【思维点悟】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提示:此时的民族主义把矛头指向满清贵族的统治,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也反映了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狭隘性。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意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_________思想的一次实践。
民主革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思想原则,领导制定
并颁布。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_________,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
等。
(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_____________具
有进步意义。
三民主义
全体国民
封建专制制度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
统治,企图_________。
(2)行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_________”
和两次“_________”。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斗争均以失败告终。
(2)俄国_________的胜利。
(3)_________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4)孙中山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
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__________。
十月革命
共产国际
新三民主义
3.新发展:
自求解放
帝国主义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4.评价:
(1)进步性。
①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②和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_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在内容上仍属于_________________范畴。
5.影响:此后,轰轰烈烈的_________在全国展开。
民主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国民革命
【易错辨析】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其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不过没有明确提出三大政策。三大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和灵魂,包含在新三民主义当中。
一、判断正误
1.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都要推翻清朝统治,两者没有区别。
( )
提示:民族主义侧重于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有民族独立的含义。而民权主义侧重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体现了民主诉求。
2.三民主义能指导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 )
提示: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不能彻底解决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不能指导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
×
×
3.新三民主义主张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使民生主
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 )
提示: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直接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思想。
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够成功,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努
力。( )
提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两党有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两党合作成功的主要原因。

×
二、问题思考
1.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提示:孙中山提出“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以及避免出现欧美革命中的社会弊端。
这三种革命是三民主义指导下的革命斗争,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2)民权主义虽然强调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没有把封建势力(军阀、官僚、地主)列为革命对象,人民的民主权利难以得到保证。(3)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核定地价,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3.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有哪些不同?
提示:(1)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
(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各自阶级立场的不同。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还没有超越资产阶级范畴,具有局限性。
主题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 
【探究讨论】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请分析: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
提示: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
2.从材料二分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提示:进步性: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打击在华帝国主义势力。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并混淆了国内民族问题和外国侵略的界限。
3.孙中山一再阐明民族主义必须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为什么?
提示: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
4.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主张?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难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提示:民生主义。土地国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5.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来看,它有何影响?
提示: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要点归纳】
三民主义的性质、特征和历史作用
1.性质:是中国近代社会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特征:(1)时代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
(2)民主性、革命性:三民主义要求推翻清政府和封建专制统治,具有民主性和革命性。
(3)空想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很大的空想性。
3.历史作用:
(1)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描绘的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2)它作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3)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的前进方向,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4)它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5)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
主题二 三民主义的发展 
【探究讨论】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贫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其目标皆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分析:
1.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针对“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局面,孙中山有何重大理论创新和政治举措?
提示: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又是如何指导革命实践的?
提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并且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4.综合材料一、二、三,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孙中山作简要评价。
提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最终走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之路。
【要点归纳】
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点
1.(2012·福建学业水平测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  )
A.三民主义 B.旧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新三民主义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2013·河北学业水平测试)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谈到:“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见,他主张(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强调的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民权主义。
3.孙中山曾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  )
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D.“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解析】选D。“民权主义”是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角度分析,结合选项,D符合,A是从民族主义角度分析,B与C从民生主义角度分析。
4.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能说结束封建制度,①错误;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是指新文化运动,④错误。结合所学知识,②③符合史实。
5.(2013·临沂高二检测)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解析】选C。抓住本题关键信息“民生主义”及“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可知说明的是平均地权。B、D不属于民生主义,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2013·宝鸡高二检测)中山先生临终前遗书苏联:“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的意愿(  )
A.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
C.三民主义 D.同盟会纲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材料表明孙中山希望与苏联合作,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能够直接体现。新三民主义也能体现,但是没有直接提出;结合所学知识,C、D不能体现。因此最合适的是A。
7.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主张及其具体措施。
【解析】第(1)题抓住信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来归纳。注意“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实际上是指共和制创立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结合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思想主张回答。具体措施根据材料“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来分类概括。
答案:(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原因:①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2)主张:扶助农工。举措:采用政府调节的办法,利用土地等国家资源发展农业和工业满足衣食需要;建设房屋和道路满足居住、出行之需;增加地方收入,解决公用事业之需;建立社会保障系统,保障民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