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三、新中国科技成就的重大影响
本课结构
世界前列
1983年
银河-I号
计算机技术
世界第一
1973年
杂交水稻
世界第一
1965年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生物技术
2005年
神州六号
世界第三
2003年
神州五号
载人航天
世界第五
1970年
人造卫星
20世纪60年代
导弹
世界第五
1964年
原子弹
国防技术
地位
时间
成就
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
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1964年10月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民用核技术的发展——核电厂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浙江秦山核电站
和平利用核能
长征一号
“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他是谁? ________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学思之窗
1955年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历尽周折,从美国回到祖国。他参与部署并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制造和飞行试验,以及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飞行试验。被称为“导弹之父”、“原子弹之父”、“火箭之王”。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得到哪些启发与感想?
“两弹一星”精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两弹一星”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的集中体现。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两弹一星成功的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1992年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至2002年,“神舟” 号飞船先后四次成功进行无人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空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载着聂海胜、费俊龙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首次发射重量仅40千克的伴飞小卫星 。
2、载人航天的发展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2008年28日17时13分飞船着陆,三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安全返回。
我国航天未来“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
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
建立空间实验室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3、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生物技术的发展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世界上人工蛋白质的时代
②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作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东方魔稻”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
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实践上: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
解决了中国以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
一名苏丹小女孩,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不怀好意的秃鹫,它虎视眈眈着,正要伺机扑上来。卡文·卡特开始以为小女孩已经死了,可他忽然听到了小女孩微弱的哭声,原来她正在艰难地向救济中心爬行。卡文·卡特赶紧调好相机,按下快门,然后赶走那只兀鹫。待一切收拾妥当,他坐在树下,点起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起来。 卡文·卡特看到了自己跟整个人类脆弱的命运,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哀伤。
照片拍摄于1993年的苏丹。当时,苏丹处于战乱、饥荒。踏上苏丹国土的卡文·卡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坐在灌木丛中,想让自己平静一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3、计算机技术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在哪个国家?
它的发明与第几次科技革命相关?
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
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0年中国研制出曙光3000超级并行计算机系统,速度是每秒4032亿次。
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三、新中国科技成就的重大影响
本课结构
国防科技
医学:
农业: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年)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3、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研制核武器 航天、信息、能源等技
术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由“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到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太空,中华民族载人航天的梦想已变成现实。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没有及时启动载人航天计划,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内正经历着“__________”运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三、新中国科技成就的重大影响
本课结构
结论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结论 2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结论 3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阅读材料1、2、3,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结论: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材料三科技发展战略
A.阶段一——“文革”前,突飞猛进。
B.阶段二——“文革”时,严重破坏,但有突破性进展。
C.阶段三——“文革”后,蓬勃发展。
①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邓小平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②1985年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制定实施的
“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取得瞩目成就。
以原子能、火箭和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科技竞争实力
结论: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1 .政治上:国家的独立(前提)
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
2.经济上:实力的增强(保障)
3 .文化教育:教育不断完善(基础)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保证;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吸收人类文明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
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三、新中国科技成就的重大影响
本课结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请回答:科技进步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有何作用?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提高,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三:科教兴国。
四: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五: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什么是火炬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