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格式:  DOC
  • 大小:  64K    4页
  • 时间:  2016-0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65页)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里民族初级中学 向大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教材分析:
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文章的内容与主题
全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
第二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我书塾里去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主题: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腐朽的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
教学策略: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激趣导入
交流预习时积累的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积极性

提出整体感知问题:文章传递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速读7分钟,整体感知。
结果: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害怕和厌恶。
培养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

百草园所有乐趣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找出你以为作者最留恋的内容。
分组讨论
朗读分析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讨论并回答: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锻炼品读赏析能力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鸣蝉、叫天子、黄蜂……它们的共性都是动物。
提高品读分析能力

“单是”领起的内容中描写了哪些有趣的活动,表达作者怎样感情?
朗读、品析低唱、弹琴、喷雾……
——喜欢,充满童趣。
提高品读分析水平

世间有美女蛇吗?
作者为什么想起在百草园中听到美女蛇的传说?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教训,悟出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体会作者的感情

冬天的百草园有什么活动?活动特点是什么?
雪地捕鸟
紧张、刺激而且兴奋
仔细口味百草园乐趣

童年时,你也一定有自己的“乐园”,把你“乐园”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童年的快乐吧。
媒体出示写作要求
写作训练
训练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生动形象描写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让我们一起走进你童年的乐园”,享受你童年的快乐。
交流写作片断
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情感。

如果让你离开你乐园,你愿意吗?但作者不得不离开他的“乐园”,他是怎么想的呢?
不愿意。
朗读,体会依恋之情。
向“三味书屋”过度。

作者对“三味书屋”是什么态度?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不满、讨厌。


为什么计厌“三味书屋”?
礼节繁琐,教师威严,读书内容枯燥难懂。
培养概括内容能力。

本部分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
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环境:压抑
学习生活:单调
教学方法:死板
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纵观全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培养准确根据主题的能力

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寿镜晋”老先生?与今天教我们的老师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

讨论,合理评价。
拓展思维


客观评价老师。
情感教育
珍惜拥有美好生活

布置任务
课下阅读鲁迅作品,准备
进行交流,全面认识鲁迅
先生。
拓展阅读






(一)
碧绿、光滑、高大、紫红
长吟、伏、窜
百草园“乐园”:  低唱、弹琴、喷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美女蛇传说
雪地捕鸟

板



(二)

     环境   压抑
         学习   单调
三味书屋:            批判封建教育        
生活   枯燥
先生   古板 

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传统教材经典篇目,是一篇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思想的深刻性,学生很难于捕捉,所以本课设计力求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在形式上适合学生思维活动特点,内容上能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但因文章篇幅太长,难免疏漏之处,今后有待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