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选修2优质课《5.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地理选修2优质课《5.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选修2优质课《5.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ppt课件免费下载
我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海洋面积等情况
污染情况
法规方面
南海情况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空间。
海洋资源分类
一、水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化学元素资源
四、海水能源
五、矿产资源
六、空间资源
水资源
海洋拥有地球表面最多的水资源,但其内含有大量化学元素,必须经过海水淡化技术处理才能被人大量利用。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历经"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在海水淡化与反渗透膜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建成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13个,总产水能力日产近1万 立方米。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海水膜组器产业化项目。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天津大港电厂引进两台3000立方米/日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于1990年运转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经过"九五"科技攻关,作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青岛建立3000吨/日的示范工程。
当然,海水也可以直接利用。如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比较有趣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香港地区的兴起的海水冲厕技术,如今它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理体系。
海水西送
现今,已有人设想在中国北方造一条横贯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高原直入新疆的长江方案构想,又称为“水长城”。并且已有学者对其能源永续性、技术可行性、生态环境可行性、成本效益可行性进行了评估,认为可行。
“水长城”
返回
生物资源
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生物,这些生物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医药原料(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工业原料(海藻中的提取的褐藻胶和琼胶)、艺术品(贝壳、珊瑚、珍珠)、观赏生物(海豚、斗鱼)。
我国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近海大陆架(含岛架)的面积达41.4亿亩。近海海流系统复杂,岛礁广布,局部还有涌升流等现象,故水产资源潜力很大。仅大陆架渔场面积就有150万平方千米,约合22亿亩,为世界浅海渔场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据估测,我国近海鱼类生产力约为年产1,500万吨。大的渔场大概分布在山东、浙江、福建、广州、广西、台湾、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2009年,我国海产品产量2681.5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405.22万吨(鲈鱼10.20万吨最多),海洋捕捞产量1178.61万吨(带鱼117.24万吨最多),远洋渔业产量97.72万吨。海水养殖面积约1500千公顷。
返回
化学元素资源
海洋中的化学元素资源即指海水中的各种盐分。随着地球上各种矿物被大量开采,人类要获得天然的富集矿物将会越来越难,最终人类不得不自己富集各种矿物。其中,最易富集的就是海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化学品)及其深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海水制盐、苦卤化工,提取钾、镁、溴、硝、锂、铀及其深加工等,现在已逐步向海洋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我国是世界海盐第一生产大国,年产量2000万吨左右。沿海宜盐土地及滩涂资源约0.84万平方千米,其中黄海、渤海沿岸最多,占全国的82%;东海沿岸较少;南海沿岸最少,仅占3%。另外,渤海湾、莱州湾等沿岸的滨海平原中还分布着大量高浓度的地下卤水,总净储量为74亿立方米,含盐量为6.46亿吨,含氯化钾为0.15亿吨。这些卤水资源储层浅,易开采,是制盐及盐化工业的理想原料。我国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有30多座盐区(场),从北至南算起,我国有六大海盐区(场)集中了 50%以上的海盐资源,分别为:辽东湾盐区、长芦盐区、山东盐区、淮盐产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返回
海水储存的能量
海水由于运动产生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
海水不但可以通过其热能和机械能等给我们电能,从海水中还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样的燃料——铀和重水。铀在海水中的储量十分可观,达45亿吨左右,相当于陆地总贮量的4500倍,按燃烧发生的热量计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拥有6500多个大小岛屿,海岛的岸线总长约14000多千米,海域面积达47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能源十分丰富,达5亿多千瓦。其中,潮汐能资源约为1.1亿千瓦,大部分分布在浙江、福建两省,约为全国总量的81%;沿岸波浪能的总功率为0.7亿千瓦,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和台湾的附近海域;海流能的蕴藏量为0.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等省;海洋温差能约为1.5亿千瓦;另外,流经东海的动力能源黑潮估计约为0.2亿千瓦。
我国各类海洋能源预计可开采量
返回
我国海底矿藏
石油、天然气:中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亿吨。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煤、铁等固体矿产:中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
海洋砂矿:海底沉积物中有许多贵重矿物,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滨砂矿含有金、锆英石、钛铁矿、独居石、铬尖晶石等经济价值极高的砂矿。
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我国已在太平洋调查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有30多万平方公里为有开采价值的 海洋资源远景矿区,联合国已批准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分配给中国作为开辟区。
热液矿藏:是一种含有大量金属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
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中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中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1/2。
中国海洋石油
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300亿桶),其中渤、黄海各为7.47亿吨(56亿桶),东海为17亿吨(128.4亿桶),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亿吨(80.3亿桶)。这一预测可能偏低。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375~750亿桶),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1125亿桶)。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300~1125亿桶)。无疑,中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海石油分布
中国海洋矿砂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浅海,海洋矿砂中,钛铁矿、锆石、独居石、石英 砂等规模最大,资源量最丰。
    钛、锆、铍、钨、锡、金、硅和其他稀有金属,分布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沿海以及台湾周围,台湾和海南岛尤为丰富,主要有锆石—钛铁矿—独居石—金红石砂矿,钛铁矿—锆石砂矿,独居石—磷钇矿,铁砂矿,锡石砂矿,砂金矿和砂砾等。
   
    有些滨海砂矿已向大陆架延伸,如台湾橙基煤矿已在海底开采多年,辽宁大型铜矿也从陆上进行到海底开采,山东的金矿、辽宁某些煤矿以及山东龙口、蓬莱的一些煤层也伸至海底。
中国可燃冰分布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南坡等3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从南海的水深、沉积物和地貌环境来看,它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初步勘测结果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储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也已初步圈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为5242平方千米,其资源量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相当于我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返回
海洋空间
海洋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由于多变的海洋气候、海水运动、黑暗、高压、缺氧、低温、海水腐蚀等因素,使海洋空间开发成本高、技术难、高风险。但海洋空间广阔、地价便宜、隐蔽性好、缓解人口压力,促使人们仍对其开发。
海洋空间开发的主要形式有: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建造巨型海轮将工厂等迁到海上、海底储藏、开辟海洋运输航线和铺设海底电缆。
连云港填海造陆
日本神户人工岛
开辟远洋运输使各大洲联系更为方便
巨型海轮将工厂、机场建在可移动的船上
海底电缆的铺设
填埋核废料的海底
我国海洋利用
我国围海造陆主要分布在沿海,如天津、大连、上海、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海运繁盛的城市。
截止2005年,我国已拥有约1.3万平方公里的人造陆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