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免费下载地理选修2优质课《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地理选修2优质课《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选修2优质课《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选修2优质课《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选修2优质课《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ppt课件
复习:
前面在学习海洋资源开发时,我们都提到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难度大、风险大,投入大、技术要求高。
这种难度和风险来自哪些方面呢?
水体广大、能量分散、腐蚀性强、深海高压缺氧、海况及气象复杂多变……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向海洋拓展,海洋自然灾害和海洋环境问题的危害、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海洋自然灾害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
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较多,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等。
海洋自然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加大了海洋开发的难度。
一、海洋自然灾害
(一)风暴潮
1、概念: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引起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连续的向岸风是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势力
大潮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日子?
2、类型:
夏、秋
季节
春秋季 夏季也有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
增水过程相对缓慢
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孟加拉湾、墨西哥湾、杭州湾
中纬度沿海地区:北海沿岸、渤海湾沿岸、美国东部海岸
对照地图指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多发的地区
温带气旋:中高纬地区—美国东海岸、北海沿岸、渤海湾沿岸等
热带气旋: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地区
风暴潮带来的滔天巨浪
风暴潮的威力
风暴潮引起海水水位急剧的或大幅度的涨落,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海洋自然灾害
(一)风暴潮
1、概念:
2、类型:
3、危害:
4、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
因水位暴涨,狂风巨浪导致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田淹没、房屋被毁、交通通讯受阻、渔业生产受损、人员伤亡、海水入侵等
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
城市、人口、工业等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P69 阅读
孟加拉湾风暴潮
2007年
P69 活动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重灾区。读图6.4,联系已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北半球夏秋季节(5—10月)
夏秋季节飓风频繁,此时又正值雨季,河流的径流量大。
2、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状、城市众多,人口密集
3、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孟加拉湾河流众多,流量大,汛期又集中,与海潮顶托,加剧了风暴潮的灾害。
归纳:
地理位置
海岸形状
地形地势
河流
社会经济
飓风多发地区
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
低平开阔
入海水量大,有顶托作用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潮灾严重
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灾害严重的原因
课后探究:
分析杭州湾、珠江口、墨西哥湾、渤海湾风暴潮潮灾害多发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755年11月1日,大西洋东岸的葡萄牙里斯本沿海,海水骤然猛退,从未见过的海底霎时裸露无遗,人们惊喜万分,纷纷下海观奇,抓鱼捉蟹;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几十米高的海水轰鸣着扑向岸边,数万人被淹死。   这场灾难的制造者就是海啸。
(二)海 啸
1、概 念: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
地震引起的海啸多且灾害严重
2、形成过程:
海底地震引起海水波动,形成海啸波
海啸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越过海洋
海啸波到达近岸,速度减慢,浪高加大
海啸的成因
地震海啸机制有两种形式:
“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
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2004年的印尼海啸,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
“隆起型”海啸: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3、特点:
能量巨大、传播速度快、突发性强、形成滔天巨浪
4、危害:
巨浪引起的财产破坏、人员伤亡
印度洋海啸的惨景
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原因
2004年印度洋海啸源地及波及示意图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1960年智利沿海地区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以极快的速度在太平洋传播,使海啸灾害遍及夏威夷和日本等地。
如果海啸地震源离海岸较近,则猝不及防造成严重损失
海啸还能横越海洋,使遥远的大洋彼岸也遭受海啸灾害。
P70 思考:
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日 本
太 平 洋
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本国多浅源大地震,易引发海啸
②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海啸都能传到日本
③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海啸能量衰减很少
课后探究:
为什么我国很少受到海啸的危害?
P71 阅读:一堂地理课 救了百余人
小蒂莉根据下降型海啸“先退潮后涨潮”的规律,判断出海啸的先兆,提醒大家逃生。
其他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也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有特殊的征兆。若准确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在灾害来临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和伤亡。
同学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辨析,以备不时之需。
(三)海冰和冰山
1、海冰:
(1)概念:狭义的海冰是指极地和高纬度海域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
(2)形成: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3)危害: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岸冰会封锁航道,使港口瘫痪;
浮冰能摧毁港口建筑物,甚至撞倒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北冰洋的海冰与破冰船
冬季冰冻线
冬季冰冻线
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都会形成海冰
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只有这些海域会形成海冰?
0℃
-8℃
2、冰山:
(2)危害:威胁航行中的海轮。
根据大陆冰川的分布规律,冰山主要漂浮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外围。
(1)概念:是淡水冰的一种,是指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
海面上的冰山一般在5米以上
这是加拿大某海上石油钻探公司的潜水员在纽芬兰岛东北部海域拍到的一座冰山全貌。专家估计它的重量至少在3亿吨以上。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1912年4月14日当时号称世界最大的客轮“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沉就不足为奇了。 看图6.8
冰山全貌
小巫见大巫
沉没中的泰坦尼克号
P72 阅读: 海雾
烟台蓬莱的海雾
既美丽迷人,又暗藏凶险。
海洋灾害
海冰与冰山
风暴潮
海啸
成因不同表象相似
目前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或减少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呢?
二、海洋自然灾害的防范
1、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监视监测、预报,建立灾害预警和防御体系
海洋监测网
沿海及岛屿海洋站观测
遥感观测
船舶观测海洋浮标观测
水下及海底观测系统
链接: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成立“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协调组”。该协调组可在海啸出现后20分钟内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地震中心位置、海啸规模、海啸到达各地海岸的时刻等有关情报和警报,以预防和减小海啸造成的损失。1986年,我国在北京成立“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专门研究如何预防、预报海啸及减小其造成的损失。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宝钢马迹山港围堤工程
3、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读P73 图6.10:防范风暴潮灾害
收听天气和气象预报;
加固堤坝;
船只进港避风;
加固危房;
注意居家安全;
……
P73 思考:风暴潮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是 A. 海底地壳变动 B. 大气的强烈扰动 C. 围海造陆、建人工岛 D. 海洋水体状态骤变
2. 下列有关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暴潮表现为海水水位急剧的升降并伴有狂风巨浪 B. 热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C. 北海、波罗的海均属内海,其沿岸国家不易遭受风 暴潮灾害 D. 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沿海地区热带风暴潮发生频率最高
C
A
课堂反馈
3. 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啸都是由海底浅源大地震引起的
B. 海啸在接近海岸时速度加快、浪高增高
C. 海啸的表现形式都是先涨后退,反复多次
D.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
4. 天文潮汐、风暴潮、海啸相似之处是
A. 分布区域 B. 水位表象
C. 形成原因 D. 发生前兆
D
B
课堂小结:
一、海洋自然灾害
(一)风暴潮:概念、类型、危害、影响灾害程度的因素
(二)海啸:概念、成因、危害
(三)海冰和冰山
1.海冰:成因、分布、危害
2.冰山:成因、危害
二、海洋自然灾害的防范
1、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监测、预报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再 见
南亚干季的风向与降水
南亚湿季的风向与降水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日本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
全球大陆冰川主要集中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