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化学课件

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三轮策略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三轮策略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三轮策略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三轮策略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三轮策略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三轮策略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三轮策略ppt课件
新课标高考化学的三轮
复习策略
一轮复习:以章节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滚动复习,不留死角,加强基础训练和条块训练。
二轮复习:以专题模块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点全覆盖,加强综合训练。
三轮复习: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地毯式搜索,查缺补漏,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
一轮复习时间:8月—次年1月底
想法:是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知识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科内的综合,形成大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更大程度上体现知识的难度、广度、厚度、关联度,不一定就是要求快、难、广、厚,而是要把握好这个度。同时将两本选修内容也穿插其中,有的时候可以拓宽必修内容的视野,可提升必做题的答题能力,比如有机化学部分,学了选修5后,必修部分就不足为道了。
同时关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顺畅衔接。备考过程中切忌冒进,必须注重细节,踏实备考,备考无捷径,备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可以超越但不能跨越。
“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是对学生的要求要达到高考的要求,只是一个策略,能力可能暂时到不了位,但要求不能放低标准。是在认真研究教材、考纲和高考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处理和把控要稳、准、全、熟,不留死角,力争知识点全方位掌控,使知识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使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充分拓展,而外延慎重把关,同时也在深入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力。
从“加强基础训练”到“加强综合训练”再到“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后者的延伸和发展,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综合,三轮复习是一个统一体。
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是有一定区别的,二者承载的功能不同。
二轮复习
时间:大约两个半月
专题是有明确目的、明确任务、明确内容的专项综合训练,着重体现“专”字。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体现思维过程,则要求训练中,将难度、高度、广度、深度提升到极致。
意义和地位:
一轮复习重基础,形成知识网络,兼顾知识的难度、广度、厚度、关联度,而二轮复习进一步达到“构架知识网络”,是力争使学生内化知识网络,强化知识体系,是一轮复习的一个延续和发展,重突破和提升,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二轮复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轮次,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一步。
二轮复习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更大。二轮复习的效果可能直接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
二轮复习在最大程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如何解决答题失分点,最大程度的提升能力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当然也要兼顾基本知识点掌握的面、程度和熟练度,但这不是重点了,实在不行,就先往前走,缺什么补什么,也即:不是凑齐工具解决问题,而是先有难题再找工具。
复习中还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是抓落实和滚动复习,知识点要落实,能力要落实,关键是得分要落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练多写,及时总结,不断落实,高考分是写出来的!
形式——大专题中穿插小专题,辅以综合练进行
知识滚动落实
意图——突破选择题,提升主观题
小专题——客观题和主观题中个别知识突破
大专题——主观题:必考三道大题和选做题
重点工作:专题的有效设置和完成
专题从哪里来?
二轮复习的专题主要根据复习进程、学生问题的呈现特点、知识的战略地位和复习目的和需要确定。
《考纲》的具体要求
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
高考需要
还要关注:
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
复习的整体规划
学生需要
明确两个需要,准确切入二轮复习
}
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析考点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基本化学用语
包括对元素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电子式、微粒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可能出现。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试题会结合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考查,但考查内容仍然是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有关计算等,多数情况下会采用新背景或陌生载体。
(3)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
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的考查仍以分析反应物之间不能反应、化学式拆分不当、电荷不守恒、产物不合理、遗漏部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错误等错因为主,穿插与半定量(少量、足量)及定量(给出具体的量,结合计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问题;离子共存问题主要考查取向: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完全、必考内容中的配离子等方面,会加强设置限制条件甚至隐含条件的考查,因此需注重总结离子颜色、溶液pH、水的电离、两性物质的溶解条件等内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第Ⅱ卷中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4)化学反应与能量
试题考查将集中在:反应热的含义(三种反应热的表示方式及符号含义),盖斯定律的应用,能量转化方式的判断,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变化,有关能源、燃料等热点问题,相关计算。
注:三种反应热的表示方式:
①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②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③反应物活化能之和-生成物活化能之和
己知:稀溶液中,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a kJ/mol;
CH3COOH(aq) H+(aq)+CH3COO-(aq) △H=b kJ/mol。则稀NaOH溶液和稀H2SO4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A.(a+b ) kJ/mol B.2(a-b ) kJ/mol
C.(a-b ) kJ/mol D.2(a+b ) kJ/mol
近几年考查盖斯定律的形式多为应用燃烧热写热化学方程式,逆向练习一下:书写燃烧热(改编08年新课标Ⅰ卷13题)或中和热(将10年新课标卷11题改编)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何?如:
(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位、构、性三位一体贯穿整块儿知识,构成体系,因此此地将在考查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电子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粒子的结构特点,确定粒子的种类、性质和作用等知识。微粒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书写将会穿插考查;元素周期律(表)知识丰富,规律性强,因此命题空间极为广阔。同主族物质的不相似性是否总结?(如锂燃烧、F2、HF)
今后的题型是否将会稳中有变,仍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应用物质结构理论,结合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进行定性推断与定量计算,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周期表的结构、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
(6)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新课标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情有独钟,主要以判断、推理、计算等形式出现。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③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和判断;
④有关化学平衡及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⑤结合着等效平衡,进行有关物理量的比较;
⑥化学平衡与反应热的交叉;
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
⑧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
此部分课本新填反应应重视
(7)电解质溶液
考查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pH简单计算、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的简单计算,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影响因素。
(8)电化学
高考命题的趋势为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或电解池实物图的分析、电解产物的判断和有关计算等,活性电极的问题、电解质不足的电解问题计算、带盐桥的电池不容忽视。目前考查更贴近生产实际。
某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以用KCl
B.闭合K,外电路电流方向为
Fe电极→石墨电极
C.闭合K,石墨电极上只生成铜
D.导线中流过0.15 mol e-时,
加入5.55 g Cu2(OH)2CO3,CuSO4
溶液可恢复原组成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化合物
高考常以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考查有关概念、理论、实验和计算。有关Na2O2的实验与计算及CO2与NaOH反应的计算将是重点。关注锂在电化学中的重要地位。
(2)铝及其化合物
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Al3+、A1(OH)3及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以Al及其化合物为主干的无机推断与计算、电化学(海水铝电池),可以以铝五角的形式总结知识体系和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3)铁、铜及其化合物
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要将其与基本理论(电离、水解、电化学、胶体)等密切联系起来。集中在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组成推断、实验仍为热点,核心是铁的变价。关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特色。
(4)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
高考命题会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该推断题中的设问方式既有物质的推断,又有性质的考查(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有与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与化学计算相关的综合题等。
(二)非金属元素(H、C、N、O、Si、S、Cl)及其化合物
有关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新课标高考中经常出现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物质鉴别、除杂、气体的制取、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推断、计算等题型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 Cl2的化学性质及卤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差异性;
② 含氯、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
③ 硫的化合物(如SO2、硫酸及硫酸盐)的性质,SO2及SO42- 的检验;
④氨的性质、制法及喷泉实验,铵盐的性质;
⑤浓、稀硝酸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⑥C、CO的还原性,CO2的性质、制取、检验;
⑦典型碳酸盐的性质;
⑧Si单质的制备和SiO2、H2SiO3的性质;
⑨有关实验和计算。
高考命题是否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化学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计算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三)常见有机物
按以往的命题方式,在新课标全国卷理综化学部分会分别考查同分异构体分析判断、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典型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及相关基本实验两道选择题,难度不是很大。
实验和计算
(1)实验题
实验题考查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无机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为载体的分离、除杂、鉴别、制备、仪器装置及基本操作、原理分析、评价、数据处理或以上各项的综合考查。选择题趋向于以表格形式进行多角度考查或多装置的综合性多元化考查。
(2)计算
计算模式主要是融入守恒、差量、极值、平均值思想的元素化合物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速率和平衡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浓度、pH、Ksp等),电化学的计算等。计算题既可出现在选择题中,也可穿插在主观题中,近几年高考计算强度和容量有加大的趋势,并有融入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的趋势,如能量密度、实验中的产率、物理量代换进行计算式的表达等。
对比广东卷,
1、新课标卷的命题思路和试题模式及题型设置相似;
2、只是选择题分两种题型呈现,数目是8个,其中单选6个(7——12题,4分/个),2个双选题(22——23题,6分/个),而新课标卷是7个单选题(7——13题,6分/个);
3、主观题数目为4个,无选做题,将有机化学设置为1个必考题,另外3个——综合实验、无机综合、原理题,都与新课标卷呼应(只是题号不同)。
关于选择题的使用
1、对近几年新课标卷客观题型分布和考题特点的汇总和分析
说明:部分计算归入了反应热、速率平衡及离子平衡中。
2、对2014年新课标卷Ⅰ客观题的分析
命题意图: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考查STSE问题。注重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社会。
思考:近几年备受关注的STSE问题是否以专题形式予以归纳?如材料、环保、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实际。备考过程适当拓宽知识面。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 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B
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A
B.2 L0.5 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 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A
命题意图: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基本知识的综合考查。
C
建议总结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的相关切入点。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
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
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命题意图:以陌生有机物为载体对物质组成、结构、制备和守恒思想等进行多元化考查。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思考:关注历年《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
C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命题意图:以实验为载体较全面考查Ksp 、元素化合物性质,综合考查设计、分析、评价实验能力。注重实验考查。
思考:元素化合物的载体作用不容忽视,表格形式在客观题中呈现可以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双重考查。在一轮复习已建立完整的代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是否可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物质性质的多元化迁移,如将陌生方程式书写、实验和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是否将常见仪器使用和操作进行精细化分类归纳,如加热方法及对应仪器,玻璃棒作用及对应实验,液体体积与容器容积在不同操作中的关系,需要检漏的仪器及方法,有三种标记的仪器及不同操作中的读数误差,气体验满验纯,离子和物质的检验等。
D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命题意图:原电池反应的判断。考查对新型化学电源的综合分析能力。注重联系科技前沿。
思考:新型电池尤其是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频繁出现,是否体现更重视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而凸显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一轮复习中是否可将新型电池和燃料电池充放电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式、溶液的pH变化、离子定向移动及相关计算进行总结。建立解题模版。
A
12.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A>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命题意图:元素推断和元素周期律。考查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整体把控的逻辑推理能力。
思考:未来的考查是否关注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为载体的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考查,如弱电解质和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
B
13.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
则c(M+)/c(R+)增大
命题意图:以图像为载体对溶液的pH、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思考:对某个核心知识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的挖掘在一轮复习中很重要,可以使知识有效发散、迁移、衔接,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做足准备。同时有给大题补点之功效。
D
客观题常考题型:
有机化学题,涉及同分异构体(08年是空间构型)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包括分离、除杂、鉴别、反应类型等)。
溶液中离子平衡,主要涵盖微粒浓度大小比较、溶液pH、弱酸和弱碱及水的电离及影响、溶度积常数等。
电化学,主要以新型电池为主考查电化学知识。
计算(着重渗入守恒、差量、极值、平均值等理念,有时侧重反应原理),只是侧重点有所变动,11年、12年未出计算,都将其融入大题中,大题明显增大计算强度和容量,如11年26题;12年26题、27题。13年实验题最后一问。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
客观题作用是协调整套试卷的知识点的覆盖面,兼有给大题补点填缝之功效,为了完善和补充大题中残留和难以贯穿的知识点, 如13年新课标Ⅱ卷12题考查了盖斯定律;Ⅱ卷13题、Ⅰ卷11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13年Ⅱ卷11题填补了电化学知识的考查。近几年常以STSE为切入点补充相关知识考查;同时,以表格形式对实验和实际问题进行多元化考查形式频繁,也是一种补点的方式。同时兼顾着强化和突出主干和重点知识,不避讳大题中已呈现的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有实效的主干知识,如: 13年Ⅰ卷10题进一步强化电化学知识; 14年Ⅱ卷的12题、27题(3)问对电化学的强化考查等,综合性有所加强。13年Ⅱ卷9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将电解质、晶体结构、微粒结构等知识点融入其中。
(1)选择题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计算渐渐淡出江湖,代之的是原理部分的计算和理论考查,是否因为大题中渗透的计算笔墨逐渐加大所致。几年未考到的题型是否也适当予以关注?
(2)近两年选择题中识图类题偏少,低于老课改区出现频率,是否应予以适当重视。结合《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的变化,14年卷Ⅰ的11题和15年卷Ⅰ的13题是否为一暗示和体现?中式反应机理。
(3)更加关注STSE问题,是否总结课本中联系环保、工业生产、生活实际等方面易被忽视的相关问题,即这些领域中所谓的边缘知识?新引入反应机理内容;更加注重化学实验的考查。
几点想法:
大专题突破
关于三道必做题的处理
总体来看:
必做的大题重综合性,重能力,重方法,重分析过程,渗透科技前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比重渐大,且题型基本固定,一个探究实验,近几年定量试验和有机实验独领风骚;一个无机综合题,主要形式是在新背景下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无机化学知识,并渗入化学原理的内容,拼盘形式居多;一个化学原理综合题,涉及考点主要为速率和平衡,电化学,离子平衡,反应热等。
有关实验题
(1)偏向题材创新,重视信息与已有知识的整合
新课标的实验题,近几年在力争主打一个“新”字,题材新,背景新,信息新,更多的考查学生挖掘、整合、应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水平,并且将信息和已有知识有效有机的融合,增大了综合性,广度和深度,使题目更有内涵。即便是来源于课本的题材,也多赋予新意,不落俗套。如在药品使用、仪器拓展、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创新,有时则是对课本上多个实验进行组合式考查(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化学实验题);如在实验原理、实验途径的创新(如新课标全国理综卷2008年测定铁元素含量、2009年探究碱式碳酸铜组成的两种方法);还有实验条件的创新等。遇到新信息时,在沉淀出信息的基础上,要升华到这些信息揭示了物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与本实验有何关联?这些信息与已有知识能否迁移或融合?信息对应的的情景或物质只要在题目中出现,马上联系信息。
(2)重视考查能力、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的实验题要求能较好的设计和评价试验:仪器辨认和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和优化,评价装置的优缺点并能进行改进,验证化学原理,设计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环境保护的意识,安全的意识,审视实验原理和目的是否统一,误差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表达能力越来越被青睐,在其他类型的题目(如原理题)中也频繁出现。在叙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标准的化学语言叙述,杜绝使用口语,切忌错别字,如“活塞”不能说成“开关”,“倒置漏斗”不能说成“反放的漏斗”,“苍白色火焰”不能说成“白光”等;;二是要注意言简严密、整体监控、可行到位、科学有序、有因有果。如检查气密性,一般要有“形成密闭体系”、“产生压强差”、“叙述现象”、“得出结论”四步;再如某物质检验要有:取样—加试剂—现象—结论等几个环节;还如描述某实验现象,可从海(溶液中)陆(液面)空(液面上)入手统筹兼顾。
另外,近几年更偏重有机实验和定量实验的考查,有机实验也在尝试渗透计算(如计算产率),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定量实验考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数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得出结论”型;二是“给出数据+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型。但无论是哪种题型都可能会涉及对计算能力的考查,后者往往还有控制变量思想、对比分析方法的融入。
备考过程中,是否将有机实验、定量实验、定性试验(制备和性质验证)、探究型实验等常现的综合实验题型照顾。
无机综合题的形式和特点是:
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一般是以框图、流程或拼盘模式。进行多角度考查,加大了逻辑性和综合性,拼盘形式设问居多。
随着新课标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无机综合题内容更加丰富。2009、2010年传统的无机框图推断→2011年计算型推断→2012、2014年拼盘式多元化主题研究的无机综合→2013年、2015年化工流程题。后两种形式很可能成为以后无机综合题考查的趋势和流行色,因此此类题的解法需重点突破。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常见考点
(1)化学反应与热量:⊿H的符号判断、大小比较及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比较和计算,影响因素(内因、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平衡常数有关的计算,判断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解释,等效平衡(转化率、浓度的比较),反应热与等效平衡的融合,正逆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等。尤其关注图像问题。
(4)电化学基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和总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各电极电子转移总数相等为核心的计算,离子浓度和溶液pH的计算等。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和膜技术。
(5)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Kw、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pH的应用和有关计算,盐溶液酸碱性和典型试纸的使用,溶液中各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用来进行相关事实的解释,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应用及有关计算等。
思考:
1.13、14年新课标卷Ⅰ、卷Ⅱ的主观题设问形式有很大改变,多次出现“分析”、“说明”、“解释”、“评价”的设问方式,此项训练应随时穿插入相关题目中进行全方位强化。
2、图像问题长盛不衰,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
3、平时练习是否提倡学生,计算过程带单位,所得单位与所求物理量单位是否吻合,可初步检验所用公式和思路是否正确。
4、注重学科间综合,13年卷Ⅰ28题(5)问—能量密度的计算;关注前沿科技—膜技术的出现。
此类试题最好分类突破
《化学与技术》
结合和利用必考内容知识和理念,以“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为主题,创设情境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机融合,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选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