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地理课件

免费下载地理高考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地理高考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自 主 梳 理
知识点一
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黑龙江、________、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________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吉林
林业生产基地
2.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____________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
②地形:高原、平原、山地均有分布。
③土壤:黑土、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湿润、半湿润
黑钙土
(2)社会经济条件。
①良好的________。
②交通发达,________方便。
③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______________方面有明显优势。
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工业基础
对外联系
农业种植技术
知识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
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___________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________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植被
自然条件
松嫩平原
玉米
大小兴安岭
西部高原
知识点三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大规模     生产

地区      生产
三江平原
机械化
专业化
以练促记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面两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双选)
(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答案:(1)BC (2)CD
知识点四
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及后果:人口激增,高强度的________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__________退化。
2.发展原则:从改善农业________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____________的统一。
3.发展方向: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和高水平的______________。
农林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治理、保护
生态效益
绿色食品基地
农业专业化区域
4.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
商品粮
产品质量
绿色食品
生态建设
舍饲畜牧业
人工草地
集约化草食性
森林资源保育
立体开发
产品加工
要 点 突 破
要点一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原生态图
►信息提取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举足轻重,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特别提醒
(1)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的商品率高。
(2)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学以致用
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度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为一年一熟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形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解析:(1)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南部作物可二年三熟。(2)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3)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答案:(1)B (2)C (3)D
要点二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及发展方向。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拓展提升
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产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学以致用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是随非农业人口增多而增多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2)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解析:(1)根据两幅图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湿地面积在减小,两者呈负相关。(2)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湿地的破坏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
答案:(1)B (2)D
高 分 跨 栏
热门考点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命题规律】
高考中选择题、综合题两种题型都有出现,选择题一般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条件或因素,综合题一般考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特点并依据此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该部分知识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知识也将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例】 (2011·安徽卷)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从“辽宁西北部某地”这一条件可以看出,该地靠近内蒙古高原,处在农牧过渡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79-2005年耕地挤占了大量湖泊,湖泊面积减小。(1)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小,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故B、C、D项错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次生盐渍化会加剧。(2)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而应该退耕还湖,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答案:(1)A (2)C
解题秘笈
区域农业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①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农业开发的条件,评价区位条件的优劣。②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会存在差异,适合发展多种农业。③要根据区域的优势,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④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措施。
【例】 (2013·安徽卷)右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新村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解析:本题组考查农业发展问题相关。
(1)“指出”:简单点明即可。(2)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效益可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3)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即要遵循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原则。
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优势自然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纠错笔记
不会分析区域农业的发展问题
【例】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3)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解析:(1)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C。(2)根据材料可知,影响虎林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条件是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故选D。(3)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故选D。
答案:(1)C (2)D (3)D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粗心大意,如(1)问的是哪个选项是错误的,许多同学没有看清,根据习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说法;二是没有把握住题干的主旨,没能领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如(2)容易错选A、C项,题干中有明确的表述“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这才是其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三是对产品深加工的知识不理解。
警示:低温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冬季低温不利于病虫的越冬,使该区域病虫害较少,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低温有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的发展。
拓展:知识迁移要学会“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所以平时就需要注意教材中各个案例的实质,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活用或者进行一些变通。
巩 固 落 实
1.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一农一牧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2)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1)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2)对林业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答案:(1)C (2)A
2.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对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关系的分析。(1)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2)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1)A (2)D
3.从2000年起,我国一直存在粮食缺口。2004年中央政府提出的粮食预期生产目标是4 550亿kg,当年的国内总需求大概是4 900亿kg,有350亿kg的缺口。从2004年开始,我国增加了粮食的进口。读下表,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解析:(1)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故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2)东北目前单产较低,增产潜力较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而其他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现在单产较高,已没有多大的增产潜力。(3)东北还存在明显的缺点,如: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答案:(1)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2)有道理 东北平原目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增产潜力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而其他一些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会有所下降;同时目前单产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3)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投入不足等。
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
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