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pt课件
本单元内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背景
(1)国际环境:二战后形成______________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2)国内环境: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
(3)国家利益:新中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为“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________”
社会主义阵营
和平外交方针
一边倒
3.※新中国初期对世界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有突出贡献的两大
外交成就是什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_____________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惠、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____________。
(2)“求同存异”方针。
①提出:________上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②意义: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
联系;成为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交往的基本原则。
印度代表团
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基本准则
亚非会议
【知识导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成 就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成就
【史论要旨】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_________提高,发展中国家要求恢
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表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3)意义: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际地位
【误区警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用“恢复”一词,而不能说中国“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中美对改善关系有了共同的要求。
(2)进程。
①1971年7月,________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_____________》,两国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___________。
基辛格
中美联合公报
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_________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
中美关系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1)促使了更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
____________的热潮。
(2)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
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3)揭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建交
【误区警示】(1)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2)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2.方针:反对___________,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
目标。
3.成就
(1)开展________________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活动。
(3)积极发展与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
组织。
和平的国际环境
霸权主义
以联合国为中心
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地区性国际组织
【知识导图】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一边倒”政策






实现重大突破
20世纪
70年代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维护和平共同发展
外交政策成熟
建国之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论要旨】中国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整既受国家综合实力与经济建设需要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提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根本准则。
(2)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3)主权国家有选择本国社会政治制度、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的内外政策、管辖本国公民及事件的权力。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
(4)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结合材料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材料信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主权平等是五项原则的精髓)
提示:(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师生互动】新中国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否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矛盾?
提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分析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提示:(1)革命性: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拓展延伸】“求同存异”与“万隆精神”
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人民日报》1955年4月21日
解读:(1)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2)“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3)“万隆精神”,即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4)“求同存异”方针和“万隆精神”实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4年5月29日)
1.结合材料,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提示:(1)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2)苏联帮助中国设计和建造了许多大中型工程项目,对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分析理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提示:(1)从美国方面看: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增长的趋缓,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寻找新的国际关系的平衡。
(2)从中国方面看:一是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有利于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师生互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是否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呢?
提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各自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比较务实地处理两国关系,但因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在军事、高科技、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故美国并没有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3.材料表明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1)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和搞战略关系,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它们的关系,同时坚决反对它们的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政策。
(2)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所左右,而是依据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
(3)不结盟不等于不关心国际事务,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同美国和苏联改善发展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伸张正义,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有何特点?
提示:(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拓展延伸】材料 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讲道:“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试分析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解读:(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例1】(2011·江苏单科·T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试做: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日内瓦会议,相关考点有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题是对考纲中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的识记和辨析能力的考查。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近三年江苏高考题目,大多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和活动的辨析、理解能力,特别重视对中苏结盟、三大外交方针、亚非会议、日内瓦会议等重点知识的考查。
(2)考查角度有:利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中苏结盟的影响、三大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外交实践活动、亚非会议与日内瓦会议在中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
(3)复习备考时,注意侧重于对方针的具体内涵和实践的理解;外交活动注意与世界格局的变化相联系,分析外交活动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影响。
【变式备选】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解析】选B。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符合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选择B项。
现代中国的外交阶段特征及成因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例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试做: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建国初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对考纲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新的特点,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角度。
(2)考查角度:利用史实材料,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各时期外交成就、政策、特点及其成因的理解。
(3)复习备考时,注意分析归纳各个阶段的特征:“一边倒”→外交突破→全方位无敌国外交。总结影响中国外交的国际、国内因素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并分析重大外交活动的影响。
【变式备选】(2011·广东四校模拟)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抓住时间信息,把握阶段性外交成就即能解答。“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是不结盟政策,应是八十年代,与题意相符;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与题意相符;在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时间与题干一致;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与题意不相符。
1.(2011·海南单科·T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选A。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了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2.(2011·上海单科·T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的判断认识能力。解答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等信息,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故答案为C。
3.(2009·江苏单科·T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①正确;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说明中国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②正确;题干所述活动与维和行动无关,③错误;中国的外交活动不以大国意志为转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正确。故选C。
1.(2010·广东文综·T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解题指南】本题以邮件资费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解答本题的关键为:一是要注意表格中的关键信息,如“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捷克转”“香港转”等,并对相应邮资费用进行比较;二是熟练掌握选项中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阶段,理解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在现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地位。
【解析】选D。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B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4年加入欧盟,C不正确。
2.(2010·上海单科·T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解析】选A。万隆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10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
3.(2009·福建文综·T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
【解析】选B。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组成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和美国没有关系;《北大西洋公约》签署于1949年,故排除①③。20世纪70年代,面对苏联的战略攻势,美国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从越南撤军,一是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就是中美关系改善的产物。故②④符合题意。
4.(2009·海南单科·T23)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解析】选B。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轻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2012·烟台模拟)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
A.在中苏结盟时,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解析】选B。周恩来强调“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表明新中国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说明实行和平外交。由此判断B正确。
2.(2012·苏北四市一模)“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 )
A.越南战争结束 B.中苏关系恶化
C.美国实力下降 D.中日正式建交
【解析】选B。本段材料主要描述的时间断限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当时中苏关系的恶化密切相关,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的局面,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在外交关系上做出的调整。
3.(2012·皖南模拟)2012年是中美关系
正常化40周年,阅读右图漫画,从图中
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 )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
C.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选C。解题关键是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美国打着恪守三个联合公报的伪装,干涉中国内政,由此可得出C正确。A体现不出;B错在“公开”;D不能正确反映漫画的寓意。
4.(2012·银川模拟)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