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课件
专题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1讲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美苏的“冷战”
1.两极世界的形成:
(1)形成条件:
①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②美苏实力均势,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③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形成过程:
①奠定基础: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最终确立:美苏“冷战”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的正式形成。
2.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美国“冷战”政策:
①舆论上:1946年3月,丘吉尔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即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④军事上: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加、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并于同年夏生效。北约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苏联的应对措施:
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上,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经济领域的“冷战”。
③军事上,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美苏“冷战”的影响:
①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②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1)原因:雅尔塔体系确定了美苏在德国东西部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冷战”政策加剧了其分裂进程;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
(2)分裂: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2.朝鲜半岛分裂:
(1)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2)分裂:1948年8月,在美国支持下,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同年9月,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
(1)起因:1962年7月,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中程导弹基地,以改善其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结果被美国发现。
(2)经过:10月,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戒备状态。
(3)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对峙和谈判,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反映出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4.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2)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被迫撤出越南。
考点1:美苏的“冷战”
【1—1】(2013·福建文综)“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解析】D。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A、B、C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故选D。
【1—2】(2013·广东文综)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D。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采取的扶持和控制西欧的一项经济上的计划,A是政治方面的,C是苏联采取的军事上的措施,排除A、C。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排除B。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答案为D。
考点2:“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2—1】(2013·福建文综)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析】D。本题以朝鲜战争这一周年事件作背景考查中国军队名称。教材上的表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A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B、C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
【2—2】(2013·海南单科)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解析】C。苏联是为了应付美、英等国的分裂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处于守势地位,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以“冷战”为主,没有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排除D。故选C。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条约规定:“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材料二 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条约的名称及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约的名称,并分析它们的出现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举例说明符合这一言论的事件。
【参考答案】(1)名称:华沙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事件:二战后期英法美苏分区占领了德国,英法美占区和苏占区分别建立了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