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历史高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高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将德国在___________转交给日本。
山东的特权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从1919年5月4日开始,北平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_____________”“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运动中心在北京,青年学生是主力。
②第二阶段:从6月5日起,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运动波及全国。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从此,中国_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
废除二十一条
工人阶级
(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_____________,罢免曹、陆、章三人
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4)意义
①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②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成为中国_______
_________的开端。
释放被捕学生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
主义革命
2.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日益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
②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准备和_________的帮助。
(2)标志: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①内容: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__________
___;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________;中央机构为
中央局,总书记为陈独秀。
②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工人运动
共产国际
无产阶级专

工人运动
3.国共合作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___________
___。
②1923年,中国共产党三大确定了与___________合作的方针。
(2)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_________参加的国民
党一大。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_____________高
潮迅速到来。
革命统一战
线
中国国民党
共产党员
国民革命运动
4.国民大革命
(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开始。
(2)高潮——北伐战争
①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
力。
②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
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___
___。
长江流域


(3)结局——国民革命失败
①原因
a.帝国主义干涉,扶植_________________为新的代理人。
b.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
c.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___________。
②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
革命领导权
问题1:“五四运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种说法确切吗?
提示:不确切。运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的胜利。
问题2:有人认为国民大革命并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如何理解?
提示:说法片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加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这里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是国民革命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国共政权的对峙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一枪,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_______________,10
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_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_____________。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
极性空前高涨。
开展土地革命
废除封建剥削
3.根据地建设
(1)理论: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思想。
(2)实践
①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
人的“围剿”。
③政权:1931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武装
力量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工农武装割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
(2)经过
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②生死转折:_________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
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
毛泽东
③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
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
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
③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长征精神
问题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有利于北上抗日。据此,有人说工农红军长征在当时是必要的,是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和北上抗日而进行的必要战略转移。这种说法你如何理解?
提示:具有片面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传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北上抗日;但是红军长征是由于王明的“左” 倾错误导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问题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分歧的一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完全正确。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应该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 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寻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主题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
——美国著名华裔学者周策纵
探究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
提示:(1)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2)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成为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二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探究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提示:(1)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材料三 北伐军军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
探究3:你如何从这首军歌中理解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
提示:“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从“工农学兵,大联合”“齐奋斗”中可以看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互动探究】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对此应如何理解?
提示:说法正确。(1)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2)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领导作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
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
维护山东主权、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4.成功性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备选要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题2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材料一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
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探究1:你认为材料中关于与国民党合作的认识是否完全正确?
提示: 不完全正确。
(1)材料中分析当时中国革命的敌人和任务都是符合实际的,与国民党合作具有必要性。
(2)表明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大革命。
(3)材料说“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是错误的。
(4)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的确还处于幼稚、不成熟阶段。
材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究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
提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一、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
1.表现
(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原因
(1)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二、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3.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备选要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及主观原因、挽救措施
1.两次挫折及主观原因
(1)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毛泽东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李德掌握军事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取消“左”倾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转危为安。
高频点1 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
1.(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选C。由毛泽东这句话的主旨可以看出是认识到俄国的暴力革命是改造社会的必然选择,故C正确;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当时还达不到这种认识高度,题干主旨也无法反映,故A错;B的意思在题干中也无法体现,故排除;D是干扰项,但根据历史事实可以排除,中国共产党刚建立走的就是暴力革命之路,改良的路已在中国行不通。
2.(2012·山东文综·T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选D。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斗争对象的不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建立,A错误;B、C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参与范围与形式,不是影响。
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选A。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参与者仅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发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广泛觉醒;正确。B外交失利是导火线,是次要原因;排除。C、D与题干现象关系不大;排除。
(2012·广东文综·T15)右图为某
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选D。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B、C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正确。
高频点2 国共的十年对峙
1.(2012·北京文综·T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A1925年孙中山建立国民革命军,1947年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错误。B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正确。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错误。D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称谓;错误。
2.(2012·江苏单科·T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解析】选B。“国家又濒于危亡”表明国家又受到外来侵略,有民族危亡的危险。A、C、D反映的是国共对峙,不会导致国家危亡,故可以排除。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开始,符合题意。
3.(2011·浙江文综·T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解析】选C。A“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标语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不可能出现,最有可能是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后;排除。B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呼吁国共两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时间不符合;排除。C 1935年12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制定;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已胜利结束,到达陕北。时间、空间、标语内容三者均相符合;正确。D 八一三事变以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接受改编,番号简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红军万岁”标语不可能出现于八一三事变以后;排除。
1.(2013·宿迁一模)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解析】选C。由材料中“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可判断A正确;由中国共产党“一大”可判断B正确;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等,可判断D正确;C是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内容。
2.(2013·莆田模拟)下图《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遭镇压 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民大革命失败
【解析】选D。从图中可获得信息,汪精卫和财阀、青红帮同去砍人,指的是砍杀中国共产党员,这一事件发生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意味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3.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统一战线道路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由材料“井冈山”“红色‘山大王’”可知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就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4.(2013·天津模拟)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是( )
A.组织路线问题 B.军事路线问题
C.思想路线问题 D.革命纲领问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解决了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
5.(2013·泰州模拟)在某影视作品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台
词:“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国。”
“马背上的共和国”喻指(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
C.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机关转战陕北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山沟沟里的共和国”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政府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因此,“山沟沟里的共和国”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
6.(2013·南通一模)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黄埔军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向前(共和国开国元帅之一)听说广州的国民政府要办军官学校,就去了广州。有一天,徐向前跑去听孙中山的演说,他回忆道:“记得大意是讲三民主义……孙中山明确表示以俄为师,使我更坚定了报考黄埔军校的决心。……后来,蒋介石嫡系部队里的许多将领,都是黄埔生。…… 共产党员蒋先云同志北伐战争时当团长,负了伤,坐着担架指挥冲锋,牺牲时年仅28 岁。”
——《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1921-1949)》
材料二 徐向前、许光达等百余名黄埔同学召开大会, 宣布成立延安黄埔同学分会, 叶剑英(时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八路军参谋长)和重庆会友陈宏模莅临大会。……大会致电校长蒋介石,表示要加强黄埔同学团结,促进全国团结抗战。
——陈伙成、王建强《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
材料三 1984 年,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徐向前元帅担任会长……在台湾,1991年,邓文仪等在台黄埔同学成立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两岸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二十多年来, 发扬黄埔精神……架起了一座海峡两岸及海内外黄埔同学沟通联系的桥梁,成为黄埔同学的精神家园。
——王国举《论黄埔精神对祖国统一的贡献和意义》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