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制度:18世纪英国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
(2)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_________。
(3)劳动力:_________使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_________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
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
生产技术
2.进程
(1)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______”,引发了一系列
的发明创造。
(2)动力技术: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___,推动了机器的发明
和使用。
珍妮机
改良蒸汽机
3.影响
(1)社会经济: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农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工业日益重要,_______进程明显加快。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
阶级;资产阶级要求_________、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3)对外扩张:资产阶级加快了_________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工厂
城市化
工业无产阶级
自由经营
殖民扩张
问题1: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2)不同点:手工工场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问题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已基本形成。二者是什么关系?
提示:19世纪中期,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继而欧美其他国家相继开展。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扩展殖民地,向殖民地掠夺原料和输出工业制成品,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基本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欧美各国的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科研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_______成功;人类进入
“_________”。
(2)内燃机的创制:迅速推动了_________领域的革新,出现了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
物质,并制成多种_________材料。
(4)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_________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
高。
电气时代
交通运输
化学合成
炼钢技术
发电机
3.影响
(1)推动了电力、汽车、石油等_________的产生及传统工业部
门的改造。
(2)推动_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新兴工业
重工业
(3)推动垄断组织的出现
①原因: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_______趋势日益加强。
②表现: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
场,形成了_________。
③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
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社会化
垄断组织
问题1: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何影响?
提示:(1)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影响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3)促进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导致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
问题2: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深度。概要指出各阶段特征。
提示:(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3)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国际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增强,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增强,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条件
①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_________。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_条件。
原料产地
交通运输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________
基本形成。
②英国已经成为_________,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
思想和_________,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世界市场
世界工厂
生产方式
2.发展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②_____________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③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_________的狂潮。
(2)表现
①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②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_________日益明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型交通工具
瓜分世界
国际分工
(3)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当地的______
_______工业艰难发展。
②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_________________最
终建立起来。
民族资
本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问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体系的关系。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展,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
主题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保守主义的政治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几乎同行。静悄悄的革命就是在一个极端保守的时代“暗度陈仓”的。
探究1: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指什么?何以能够在英国“极端保守”的年代里“暗度陈仓”?
提示:(1)工业革命。
(2)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圈地运动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茶叶,西班牙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葡萄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张到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探究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后,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形成了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材料三 “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世界说”——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探究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观点。
提示:(1)“欧洲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欧洲人的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8、19世纪后,欧洲人的工业革命最终将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世界说”: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工业革命后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加强了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一、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国内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
2.引起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促进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二、从新史观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历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暴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备选要点】英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工业革命冲破种种阻力,向欧、美和亚洲扩展。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进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刺激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例如:美国南方生产的大量优质棉花是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后盾。该地区又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阔销售市场,美国棉花与英国工业品的相互流通,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两地经济休戚与共。
3.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的人口和资金流通。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人力资源,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主题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的出现

材料一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探究1: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例如:德国、日本。
(4)主要发生于重工业领域。
材料二 列宁曾将垄断称之为规模极大的技术生产单位,认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
探究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2)垄断组织使技术发明和改进过程社会化。垄断组织由于资金雄厚,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研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
(3)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互动探究】
材料 1870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做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
——《世界通史》
探究:结合材料评析材料中有关“新帝国主义”的观点。
提示:第一种观点:材料认为“新帝国主义”是历史的进步,此观点正确。“新帝国主义” 首次促进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即推动世界市场的建立与形成,促进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全球流通。所以此观点正确。
第二种观点:材料认为“新帝国主义”是历史的进步,此观点不正确。尽管“新帝国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将世界经济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与形成,但这是建立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掠夺性基础上的,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合理现象,所以把“新帝国主义”看做历史的进步是不正确的。
第三种观点:材料中关于“新帝国主义”的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夸大其客观影响的一面。(综合第一、二种观点,进行全面客观地评论)
一、两次工业革命异同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1.形成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
(2)拓展: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4)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3)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4)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备选要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1.资本主义经济上的定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出现,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已经定型。此后虽然有了国家垄断、国际垄断,但在基本形式上没有根本变化,只是在程度上大大提高了。
2.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定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政体,同时实行政党政治,自由竞选,胜者执政的政治模式出现了,它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时至今日,这种基本模式并没有改变,只是更加健全了。
3.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统治的基础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这样,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宰的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高频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2·江苏单科·T14)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析】选C。抓住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期,故B可以排除。当时已经出现机器纺纱,故D可以排除。而棉纺织技术的发明创造,如珍妮机、水力纺纱机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了英国进口原棉重量的迅速增长。A虽然也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2.(2012·安徽文综·T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解析】选A。英国殖民地对英国廉价商品的需求,成为英国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爆发工业革命的动力;A正确。B材料中没体现,C表述错误,当时西方商品物美价廉。D只是局部结论和信息。
3.(2012·福建文综·T21)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选B。图示信息中的两项指标可以整合为英国19世纪40-70年代出口数值的显著增长,结合所学英国19世纪中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判断其出口显著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对外贸易推行自由化。据此可以判断B最符合题意,A、D与时代特征不符,C仅限于生产技术革新,与题意不符。
1.(2012·徐州模拟)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
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
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原动力”,根据
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工场手工业生产
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本题选C。
2.(2013·苏州模拟)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19世纪中期”,此时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国民收入提高、商品丰富,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故选D。
3.(2013·南京模拟)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解析】选D。19世纪晚期欧洲服饰的变化与当时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服装简便化、穿衣大众化和时装平民化,与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提高、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密不可分;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反映“社会的贫困化”。
4.(2013·南京盐城一模)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不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都是对其本质的正确分析。
5.(2013·青岛模拟)右图是一幅创作于
1901年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
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下
列表述与漫画的主题不相符合的是( )
A.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
B.垄断了美国整个石油开采和石油产品市场
C.新型的工业领域出现垄断组织
D.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
【解析】选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高速发展,出现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即垄断的出现。B说法太绝对,与史实不符,A、C、D均正确。
6.(2013·安徽六校模拟)尼尔·福格森在《文明》一书中说:“到1913年,西方帝国主宰了世界。仅占世界土地面积10%的11个宗主国,管辖着超过一半的世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侵略与扩张
B.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实力
C.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变革加强世界联系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列强主导了世界
【解析】选D。材料描述的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主导世界的现象。D是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分析原因。A、B、C均是对原因的分析。
7.(2013·宿迁一模)“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
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
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
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
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
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
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 ”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前两个阶段以国家或公司为中心,而后一个阶段以人为中心;变化原因主要是科技的推动。第(2)题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
答案:(1)主体:“全球化3.0 ”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
推动力:“全球化3.0 ”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