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 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格式:  PPT
  • 大小:  1.69M    33张
  • 时间:  2016-10

免费下载七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七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PPT免费下载七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PPT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

经济上

民族关系

继承前代
国家分裂,南北对峙;出现的局部统一与短暂统一的局面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发展

秦汉文化的奠基及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刘徽 魏晋
祖冲之 南朝
贾思勰 北朝
裴秀 西晋
郦道元 北魏
运用极限理论提出圆周率计算方法幻灯片 27
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缀术》幻灯片 28
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著《齐民要术》幻灯片 29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反映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社会历史特征
绘《禹贡地域图》 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著《水经注》幻灯片 30
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领先世界
1、道教的兴起、发展
(1)形成:东汉。
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主要经典《太平经》,主张是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
(2)改进:东晋。
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
(3)丰富:萧梁。
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4)兴盛:唐朝。
尊道,道教地位居于佛教之上,玄宗时道教极盛。
二、思想
2、佛教盛行
(1)原因
社会基础: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痛苦
思想基础: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
政治支持: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力提倡
(2)表现
佛教信徒多,来源广
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
佛寺在政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3)影响
1、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于忍受剥削,安于现状;
2、统治者广建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3、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4、与佛教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迅速发展,宗教绘画盛行;
5、促进反佛思想的产生
(4)反佛斗争
范缜《神灭论》(内容、影响)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先后两次灭佛
(5)佛教的传播
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
②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在洛阳建佛寺白马寺。
③魏晋南北朝的迅速传播。
④唐朝时广为流行(武则天时备受礼遇,隋唐时佛教渐趋中国化)
范缜的唯物主义思想幻灯片 34
生活年代:南朝齐梁之际
著作:《神灭论》
主要思想: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行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
特点:从理论上反对佛教的发展
影响: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
学会联系
范缜思想和王充思想比较
相同:
都是唯物思想;都阐述了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不同:
王充的《论衡》是反对封建神学, 范缜的《神灭论》是反对佛教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凡天地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论衡》
材料三:“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行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梁书*儒林传》
请回答:概括三段材料的主要观点,分析作者各自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位作者主张的本质相同之处是什么?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建安时期
曹操父子
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曹操父子等诗人写出的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史称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
东晋
陶渊明
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是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
谢灵运
鲍照
山水诗
南北朝
乐府诗
即民歌
南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如《采桑度》等。
北方:慷慨激昂,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在秦汉的基础上有突出成就,为隋唐艺术的高度繁荣打下基础
书法
东汉末
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著名书法家。
曹魏
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兰亭序》、《黄庭经》是其代表。其子王献之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绘画带有宗教色彩
三国
东晋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人物布局严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石窟艺术
南北朝
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王羲之《兰亭序》帖卷
《洛神赋图》卷
云岗石窟
看一看,想一想
上述几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1、佛教盛行;
2、石窟艺术迅速发展,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3、说明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
A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墨家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
2、(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时( )
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浮艳华丽
A
3、(2004年全国文综)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时( )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作
《水经注》以全国水道系统为主,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史事等,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