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
  • 资料信息
  • 科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 十五从军征

  • 格式:  PPT
  • 大小:  1.19M    35张
  • 时间:  2016-12

同类资源

6.1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6.1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26.1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26.1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2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绝句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律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汉乐府
一、汉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即汉代的乐府诗。
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二、汉乐府的内容与形式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
艺术特色。成功之作往往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
行动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语言朴素而富有感
情。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
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
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
诗歌的主要形式。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对统治阶级压迫的反抗

《 陌上桑》

《汉乐府·东门行》
(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三)爱情婚姻

(1)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追求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
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

清 · 张玉谷《古诗赏析》
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
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
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
不见堆垛,局奇笔横。
(2) 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
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
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
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对劳动美的表现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三、汉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一)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二)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
(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zhǒng
dòu
zhì
gēng

chōng
始:才 归:回家
君:你,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坟丘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孔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菜。糊状的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再读全诗,感悟诗歌的情感基调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诗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字,尖锐地揭露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一个足足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最后才得拖着垂死的身躯,穷老归乡。可以想见,这六十五年,他必然经历了千辛万苦。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
质疑探究
1、读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2、这首诗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
(从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角度来写战争的。)
3、诗歌是怎样揭露封建兵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
(1)、兵役时间长(65年)、服役期间所受的种种折磨----→兵役的残酷
(2)、服役完后由少年变成老翁、家成了松柏、野兔等构成的墓地-→无限的凄凉
(3)、做好了饭,却没人共餐(孤零独处,怎能咽得下饭,很茫然)-→无尽的悲哀
4、写作特色:
(用朴实的语言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情感----两个“阿谁”
“家中有阿谁”
是指老兵久征回归,近乡途中问人的话,表现了老人那满怀悲怯、犹存侥幸、终归绝望的心情,颇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味道。
“不知贻阿谁”
是指老兵回家做饭,孤苦伶仃,连个一同吃饭的亲人都找不到,我们可以体味到他那渴盼亲情、渴求慰藉却又举目荒坟的孤凄处境。能有“阿谁”呢?苍茫天地,荒旷世界,唯老人孑然一身而已,这真是惨不忍闻的人间悲剧!
结 构
其返乡经历是:
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
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主 旨
对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穷兵黩武
穷:竭尽;
黩:随便、任意;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
全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诗人眼中景物—4---8句
2、塑造的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
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3、景物特点———荒凉寂静 无人踪迹
(塑造了哀景)
关注诗人眼中景
联想想象能力培养
1、战争结束后归途所想:家里有阿谁?
(家里还有人活着吗?谁活着?父母呢?兄妹呢?或者……)
人物心情如何:道逢乡里人 (逢人便问,心急如焚)
2、回家所见: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人物心情如何: 悲伤 寂寞 孤独 无奈 (从军生活的苦衷无人倾诉,无人能够给他亲人般的安慰,诗人无语)
3、人物行动: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行为发泄内心的不平静,也只能自己煮饭)
人物心情如何: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思维一时停顿、内心受到巨大的打击)
2、关注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情感的波动
4、与人物对话,寻找历史与现实对照产生的内心共鸣
思考:这个时候最易产生对往事的回忆,请你想像一下,人物可能想到的生活。
回忆离家时设宴送行的场景
5、情感高潮——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老泪纵横 茫然不知所措)
6、人生感悟:
为之垂泪,为之震撼,为之担忧
(抒发了哀情)
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1、以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
2、运用白描手法,粗线条勾勒画面图景
3、语言朴实,情真意切
(乐府诗的特点之一)
4、叙事为主,辅以描写、抒情,故事性强
(乐府诗的特点之二)
5、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乐府诗的特点之三)
白描手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要求运用极其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展开讨论:本诗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1、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行径
2、充分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3、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不幸遭遇的根源
社会的黑暗——兵役制度、赋税制度等
4、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战后军人的生活问题
5、当代青年应该树立的现代社会理念——反对战争,崇尚和平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
回乡所见:
行动:

回乡心情:
远望:

近看
狗窦:

梁上:

中庭:

井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松柏冢累累
兔入
雉飞
生旅谷
生旅葵
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泪沾我衣
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练习坊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下列有关诗歌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B、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书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C、“松柏冢累累”到“井上生旅葵”,短短二十五字,就描绘了
一幅悲惨的画面,创造了浓厚的悲凉气氛。
D、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热闹的景象。
D
3、写出老翁孤独凄凉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描写老人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本文运用了那些描写?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