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格式:  PPT
  • 大小:  1.21M    23张
  • 时间:  2016-12

《虞美人》ppt课件(23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虞美人》ppt课件(23页)《虞美人》ppt课件(23页)
虞美人
李煜
学习目标:

1、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体悟词的意境,把握词的情感内涵。

3、背诵全词。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自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整体感知
1、全词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3、作者为何而愁?
具体研习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精神——欢乐、权利、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是生存的安全感。
物质——李煜在南唐当皇帝时过着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的生活,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相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展示广阔情怀。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好在哪里?

提示: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佳句赏析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表现手法: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雕栏玉砌”为虚写,代指旧日南唐宫中的建筑之外,还泛指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是以点代面、以物代物,合乎借代规则。“朱颜”为实写,南唐宫中旧日的宫女早已老去。暗里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怀恋和自己切肤的亡国恨。将“雕栏玉砌”与“朱颜”进行对比,写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用春水来比喻愁,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总结: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词风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后期的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拓展延伸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无形的离愁比作有形的丝线,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这样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