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学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破阵子·春景》《蝶恋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学习《破阵子·春景》借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质朴写法;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领会晏殊所抒发的闲情逸致;领会欧阳修通过“闺情”题材,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
课前预习
一、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辞海》1989年版)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二、文体文化知识
晏殊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写女性情感和闲愁为主。《破阵子*春景》是他的代表作。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三、基础知识
1、字音辨析  
(1)碧苔      (2)踏莎行     (3)征辔       (4)危阑
(5)游冶        (6)雨横风狂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采桑径里逢迎(    )  元是今朝斗草赢(     )
楼高莫近危阑倚(     )雨横风狂三月暮(     )
3、名句填充
池上碧苔三四点,                           。
离愁渐远渐无穷,                       。
平芜尽处是春山,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沙上并禽池上暝,                   。
四、初识文本
1、请说出北宋前期几个著名的词人及其词作特点。
见专题概要
2、《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分别表达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要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
 
课堂学习案
一、整体感知
1、《破阵子春景》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
 
 要点:描写了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快乐,有着纯洁心灵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
 
 2、欧阳修的《蝶恋花》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闺怨词,写一位少妇因薄情丈夫一味追求游冶之乐而惆怅的哀怨。结合全篇,试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要点:
怨:深闺独处,寂寞幽怨。
恨:凝神远望,楼高不见。
伤:无计留春,红颜易逝。
苦:花悲不语,人苦难言。
 二、文本研读
1赏析晏殊《破阵子》这首词“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句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
答案:“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2、这首词的下片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首词重在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显示身上的青春活力,表现生活的美好。这一点通过采桑女梨涡浅现的美丽微笑(巧笑),见面的相互逗笑(逢迎),斗草后的促狭玩笑(春梦)等足以表现出来。既然表现情态,这些足够且恰当、统一,更因为抒情诗并不是小说,更不是一本指导如何玩斗草游戏的书,就没必要写斗草的过程,相反下片如果写斗草过程,则词的表现主旨就显得不太明显。所以这样写的好处是虽少总多,耐人悬想。
3、送别怀人之作,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委婉真挚,便成佳构。想一想《欧阳修的《踏莎行》和《蝶恋花》是如何采用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答案要点:《踏莎行》两面兼写,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栏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纷飞,互相回首。从章法的角度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望归不见的绝望心情,可以想见,上下片层层搭救递进,以发散似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相为补充,丰富了词的内涵。《蝶恋花》词的写法与《踏莎行》有一致之处,在此不作分析
 精段精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想一想,你能说出几层。
要点:本词结句运用拟人手法,作者赋予花以生命,从而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了以下四层意思:一是含泪问花可知人的心情,由于她无处申诉而凭添怨恨愁绪;二是花不能语,不但人不能了解她,也得不到花的同情;三是“乱红飞”,花自己也被风雨摧残迎风乱落了;四是花偏偏又被风吹过秋千去,而秋千却正是她曾与情人玩闹欢乐之处,更引得她触景伤怀,不堪回首。可谓“韵味无穷”。
五、朗读背诵
背诵《踏莎行》《蝶恋花》两首词。
——★课后练习★——
一、知识应用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
A.征辔(pèi)危阑(lán)    风糜天下    诀别
B.汀洲 (dīng) 小倅   (cuì)    飘缈     文身
C.记省 (shěng)    颙望 (yóng)   气慨     拮据
D.荏苒 (rǎn)   慰藉 (jiè)    贬谪     简练
2、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B.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有《范文正公文集》。
C.柳永,字耆卿,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
D.晏殊,字同叔,谥元献,号小山,有《小山集》。
3、李煜《虞美人》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划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
B.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苏轼《南歌子·游赏》)
C.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拓展阅读
 4、阅读下面这首词并回答后面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夕阳西下几时回?”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
答案;词中“小园香径独徘徊”与“无可奈何花落去”呼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 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诗中有三处写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作伴;第五句用拟人的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做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句句写景,景景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