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

免费下载第15课《孙权劝学》PPT教学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第15课《孙权劝学》PPT教学课件
《资治通鉴》
【学习目标】

1、能准确翻译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和重点句子。
2、能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资料,写出故事对自己的启示。
【检查预习】

一、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意。
二、小组交流【预习·导学】“查一查”部分
A1——B1
A2——B2
A3——B3
(4分钟)
-评价标准-
全对给“A+”;错误不超过两个给“A”,错两个以上给“B”。
组长归纳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三国时吴国谋臣,备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见 古义: 今义:
博士 古义:
今义: 但 古义: 今义: 过 古义: 今义:
知道,了解 
看到
只  转折连词
三国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到 
经过,过程等
【交流·分享】
互相考一考(每个同学出5个重点解词,两句翻译,然后大家相互交换做一做)

一起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分角色练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然后全班展示)
A1
A2
A3
B3
B2
B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大家说一说(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再分别找个代表在全班给大家讲一讲)8分钟

1、用原句回答①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 ②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本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先指出“必要性”,吕蒙推脱之后又指出“可能性”。
1.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用原句回答①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 ②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交流·分享】
2、本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劝学
赞学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学习要趁早。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彼此问一问(小组讨论,提出至少一个你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2分钟
【交流·分享】
吕蒙受了鲁肃的夸奖,很得意,如果孙权夸吕蒙,吕蒙还会这么说吗?
共同猜一猜(司马光为什么要将这个故事选入《资治通鉴》呢?)思考1分钟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意思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那么对于统治者来说:让部下增长才干,也是为了提高部下的战斗力,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交流·分享】
(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1、有一位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从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怎样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他。 2、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拓展·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