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 古诗词三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 5 古诗词三首

  • 格式:  PPT
  • 大小:  8.82M    38张
  • 时间:  2017-02

语文第十册第5课-《古诗:舟过安仁》ppt课件(五年级下册)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语文第十册第5课-《古诗:舟过安仁》ppt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册第5课-《古诗:舟过安仁》ppt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册第5课-《古诗:舟过安仁》ppt课件(五年级下册)
5、古诗三首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唐].吕岩
牧童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两为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视觉)
笛弄晚风三四声。
(听觉)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铺:铺开。(草原茂盛给人平缓舒服之感)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风中笛声悠扬飘逸,牧童吹笛嬉戏,富有情趣)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一个( )的牧童。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切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风景:
野草 横铺—六七里
晚风 明月—黄昏
牧童:
弄笛 饱
不脱 卧
表现出牧童的
天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优美
恬静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 停 坐船中。
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古代的诗人。一天,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座白塔;近看,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是整个的。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   
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 》《 》 。

杨万里
所见
所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写作背景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yán
mèi
ǎo
wú lài
péng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bāo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草盖的屋子。
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赏析:“茅檐”交代了地点,“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暮春初夏。短短两句把农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屋子附近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
回首页
后 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醉:带着酒意。
相媚好:表示两人很亲热的意思。
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
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妻。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
回首页
后 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译义: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锄豆:把豆地里的杂草用
锄头除掉。
赏析: 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
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大儿”锄豆,俨然一位懂事的大哥哥;“中儿”织鸡笼,
正认真地学哥哥做事。
回首页
后 退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义: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卧剥:身体伏着剥东西。

无赖:顽皮。
赏析: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情趣盎
然,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大儿:
中儿:
小儿:
锄豆
织鸡笼
卧剥莲蓬
表现出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