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9.阿长与《山海经》

  • 格式:  PPT
  • 大小:  3.92M    54张
  • 时间:  2017-03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
我们学过的鲁迅作品
鲁迅

《山海经》

阿长
鲁迅
鲁迅,原名 , (籍贯)人, 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散文诗集 、散文集 等。
周树人
浙江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呐喊》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字 ,
豫才
鲁迅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
除上面介绍的作品外,还有论文集《坟》,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包括《藤野先生》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
长妈妈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复习旧知识
hài  骇 :惊慌,害怕。
“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lǔ  掳 :抢
“像你这样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sǒng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全体都震悚起来”
pīlì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huáng 
惶急:恐惧的意思。
“我惊异地看着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chuāng 
疮疤:喻痛处、短处和隐私。
“我以为她最安全了……颈子上还有许多疮疤。”

渴慕:非常思慕。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祖叔惹起来的。”
jíe
诘问:追问,盘问,责问。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她,并且当面叫她阿长。”
附加字词注音
疏懒   孤孀 絮说  书斋  
粗拙   嘁嘁喳喳
shū
shuāng

zhāi
zhuō
Qī chā
选词填空
(l)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淡薄
消失
诘问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完全、全部)消灭了。


完全
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辨别描写方法
判断正误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
(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 )




拎读本文

第一部分
(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
(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
(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
(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
划分段落层次
拎读本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谋杀”我的隐鼠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道理多
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
(1)常喜欢切切察察
(2)限制我的行动
(3)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4)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5)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
(6)谋害我的隐鼠
(7)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
也可这样概括
阿长买《山海经》
我渴慕《山海经》
想得而不能
阿长来问
告假回家,买到书
一见面就高兴地把书给“我”
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
原因 经过 结果
作者对阿长感情色彩变化的心电图
讨厌,厌恶(低谷)
敬意
敬意淡薄
新的敬意(高峰)
“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变化的?
不大佩服
不耐烦
敬意
产生新的敬意
本文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事 件 详(略)写
喜欢切切察察 略写
“大”字形睡相 略写
元旦吃福橘 较详
讲长毛的故事 较详
买《山海经》 详写
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缺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人下文的作用。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分析两个事例: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溜溜”,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写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读第18—28自然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在“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的时候,长妈妈却神奇般地买到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识字,她连书名都说不准,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象幼小的鲁迅此时那种激动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个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用60字以内的一句话,提炼出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变化为叙事线索。
文章线索
阿长的形象
作者在《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的“小引”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即是作者记忆中活生生的普通妇女形象,虽然她多事唠叨、麻烦多礼,甚或有些迷信,但她仁慈而又纯朴真率,是一个富有“人气”的人,一个可信可敬的普通人。
鲁迅先生写作《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时,正处于流离逐放之中,心绪颇为芜杂,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过“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这篇《阿长与〈山海经〉》何曾不是在童年的回忆中,寻出一点闲静,用长妈妈般的“母爱”来抚慰受伤的心灵,汲取向前的力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对保姆长妈妈发自肺腑的祝福,也是对“真诚”与“仁爱”的热切呼唤!
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返回
品味语言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对“我”而言,那种对童心的巨大的满足、阿长对“我”的爱,永久印烙在了心灵之上。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深情的呼唤,
深切的怀念!
精读
“读文章____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________的劳动妇女。
精读并按以下句式说话:
领会文章写法
欲扬先抑
关于阿长 → 我的感受
切切察察的毛病 →
“最讨厌的”
(抑)
“大”字的睡相 →
向母亲诉苦
(抑)
懂得许多规矩 →
令人厌恶、“我所不耐烦的”
(抑)
“长毛”的故事 →
“空前的敬意”、“有了特别的敬意”
(扬)
谋害隐鼠 →
敬意淡薄
(抑)
给我买《山海经》→
“产生新的敬意”
(扬)
1. “我”认为对她说了没有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
(抑)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远房的祖叔引起我对《山海经》的渴慕,而又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念念不忘中对她来问,也根本不抱希望; 当她“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时, “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语气也显得庄重起来,感情极为诚挚。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惊喜,感动,迫切接踵而来, “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可想而知,此时的“我”对她的“新的敬意”了。
(扬)
(扬)
4.这书虽然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的,这让“我”产生无限感激和“新的敬意”。
(扬的升华↑)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这里使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
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照应
拓展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说说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动。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在鲁迅先生的少年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保姆长妈妈。从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我们了解了“母爱”这样一种伟大的人间真情。我希望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能够细心地发现蕴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爱的细节,让爱我们的人不会白白的付出。
学习小结
(任写一题)
写作训练
1、阿长是怎样才买到《山海经》的?请根据课文内容并发挥你的想象,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个不少于500字的故事。
2、你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 一样普通而又给你深刻印象的人?你对他(她)是何感情?选取几则典型的事例,写一篇练笔
要求:
1、题目自拟;
2、选材精当,人物描写生动细致。
3、感情真挚,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