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望岳

  • 格式:  PPT
  • 大小:  5.21M    27张
  • 时间:  2017-04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20课:望岳》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20课:望岳》PPT课件免费下载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20课:望岳》PPT课件免费下载
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
——杜甫
望 岳
杜甫
泰山: 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作者简介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誉为 “诗圣” ,和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两座顶峰。他的诗歌多抒发忧国之情,也不乏豪迈之作.
写作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 dài
了 liǎo
眦 zì
解读《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有一个字提挈全诗找出来。
2.弄清意思,看看作者是在怎样望泰山的?
这首诗许写于公元736年-公元740年之间,也就是杜甫24岁-28岁之间。

远望
近望
凝望
俯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写出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
远望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清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夫fú,语气助词。未:没有 了:完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此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近望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
造化:大自然。钟:汇聚 阴阳:山南山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凝望
此句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荡:荡漾,曾:层,决眦:睁大眼睛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要等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会当:应当,凌:登上,绝顶:最高峰。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夫fú,语气助词。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
远望巍峨高大
近望神奇秀丽
前句写初见泰山时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后句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神奇秀丽。割,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要登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会当:应当,凌:登上,绝顶:最高峰。
细望
愿望
表现出泰山极高极幽深。
深刻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愿望
登高
抒发情怀
远望
——巍峨高大,绵绵不尽
近望
——神奇秀丽
细望
——极高幽深
探究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也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凌云。
借景抒情
课堂练习
1. 抄写注解中词语解释
2.谈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的-----------
句,是因为-----------。
3.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