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机械效率

第3节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机械效率

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来源于生活、社会,最终服务于生活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滑轮出发,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揭示有用功、额外功的实质,还会使学生对三个功有直观认识,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为引出机械效率概念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法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都是从具体实例和现象中分析归纳出来的,所以主要采用分析法。为了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的理解,所以进行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探究,因此学习该知识点时采用小组合作及实验探究法,为了能够是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提高,体验学习的成功的,采用分层教学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1、“效率”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2、机械帮助我们做功也会涉及效率问题,我们称为机械效率,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使用机械效率做功的情况(板书课题)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图1
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经过讨论明确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

创设真实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进入教学。
 
通过讨论,为下面学习有用功与额外功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
探究:使用动滑轮能省功吗?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次数
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1)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2)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3)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思考并回答。
 
 
 
 
 
 
 
 
  
 
 
边实验边填表。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1)不相等
(2)手拉绳做的功多
(3)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进一步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并会测量有用功和总功。


二、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
土
计算公式:
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组织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1、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2
(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总结、评价
2、例题 起重机把质量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他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解:起重机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与物体重力相等
F=G=mg=0.5x10kg×10N/Kg=5x10N
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W有=Fh= 5x10N×3m=1.5x104J
电动机所做总功
W总=3.4×10J
因此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η==0.44=44%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 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G  (N)
h(m)
W有用(J)
F (N)
s (m)
W总(J)


1








2








3








4








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后得出: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
尽可能地增加物重,
减小动滑轮重,
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学生动手实验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通过该例题的演算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有用功和总功及机械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拓展训练
我们利用斜面做功时,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我们不把它竖起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这是为了省力。演示:请看这里,沿斜面拉物体时,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如何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结论: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
斜面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


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


课堂小结
(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分小组发言,教师对学生归纳发言较好的给予表扬,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W有:我们所需要的功
2.额外功 W額: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 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
二、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2.公式 :

η是没有单位的物理量,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器材
3.步骤
四、斜面的机械效率

布置作业
课本88页3、4 优化设计12.3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需教会学生如何去判断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对于一件事情,只要目的不同,那么有用功就不一样。另外,在测量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注意一定要匀速竖直向上拉绳子,否则误差可能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