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奥数资源>高中奥赛>高中数学竞赛>ppt课件

免费下载高中数学竞赛《立体几何》ppt课件29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数学竞赛《立体几何》ppt课件29免费下载高中数学竞赛《立体几何》ppt课件29免费下载高中数学竞赛《立体几何》ppt课件29免费下载高中数学竞赛《立体几何》ppt课件29
1
2
一、点、线、面间关系的转化
立体几何的知识告诉我们,最核心的内容是线面间的的垂直、平行关系,而它们又通过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而相互转化。定理的应用过程实质上就是下述诸关系的联系与转化。
例1. (如图) 二面角α— AB —β的平面角为 300,在β上作AD⊥AB,AD=10,过D作 CD⊥α于D,若∠ACB = 600,求AC与BD的 距离。

作BE∥AC,CE∥AB,连EC,ED,则AC∥面BCE,直线AC到面BDE的距离就是AC到BD的 距离.这时,AC上任一点到面BDE的距离就是所求.
由DC⊥α知,DC⊥AC;又AD⊥ AB,根据三垂线定理 ,AC⊥ AB.但AB∥AC,故AC ⊥ CE.从而AC ⊥ 面CDE 。又 BE∥AC ,得BE ⊥ 面CDE, 进而面BDE⊥面CDE,
三个步骤:
一、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
E
二、再转化为点面距离
三、计算距离
解法二 用体积法计算 VD-BCE=VC-BDE.
解法三 外接于一个长方体用补形的方法解决
7
D
二、 平 面 化 的 思 考
在空间,选取一个恰当的平面,使问题在这个平面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全部解决,是一种自然而重要的思考,怎样选取平面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法
1、 截面法
2、隔离法
3、展平法
4、投影法
例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C1 D1 B 所在的半平面为α ,∆C D1 B所在的半平面为 β,BD1 所在的直线是 α与 β 的交线。求二面角 α—BD1 —β 的度数
M
N
因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度数是由相应平面角的来表示的,所以解题的一个方向是找平面角。
分析

在平面 A B C1 D1 上,由点 A 向 B D1 引垂线,与BD 1 交于M,与BC1 交于N,连CM,由于正方体关于面BB1D1D的对称性,必有CM⊥BD1 ,因此, ∠ NMC就是二面角的平面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AC2
13
1答案
14
15
16
练习.(2006天津)在一个棱长为5的正
方体封闭的盒内,有一个半径等于1的
小球,若小球在盒内任意地运动,则
小球达不到的空间的体积的大小等于 __
17
18

19
20
变式五
21
22
例3、若空间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则两条对角线的中点连线垂直对角线。
三、 图 形 变 换
证明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M,N是对角AC,BD的中点,现将A与C交换,B与D交换,得到同一位置的空间四边形,而这个四边形又可看作一个绕着某一轴(轴对称)旋转1800 得到另一个,由A与C关M于对称,B与D关于N 对称知,对称轴必经过MN,从MN⊥AC,MN⊥BD。
图形变换包括
1、空间的对称
2、空间的旋转
3、空间的折叠
4、空间的展平
直观上补充成为长方体,则MN是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它与上下底面都垂直,当然是同时垂直于AC,BD.
例4、 如图,已知给一个长方体,其共顶点的3条棱互不相等,现在要由一顶点沿表面到对角顶点,求最短的线路。
分析:
将长方体各面展于同一平面上(可省去底面ABCD)由两点间距离最短知,
有三条相对短的走法,设三条共点棱长为AB=a, AD=b, AA1 =c,且由勾股定理可算 得AFC1最短。
F
F
27
思考一.(2005全国)如图,ABCD为正方体。任作平面 与对角线 垂直,使得 与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公共点,记这样得到的截面多边形的面积为S,周长L为 .则( )
A.S为定值,L 不为定值
B.S不为定值, L为定值
C.S与 L均为定值
D.S与L 均不为定值
五、 基 本 图 形 法
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图形是正方体,熟练掌握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和各类线面关系,对于解题是非常有益的,一旦遇到新问题,我们或者补充为一个正方体,或者分割成几个正方体,“能割善补”是学习立体几何的诀窍。
解法一 (分割)将
立体图形分割为一个正六棱锥P—ABCDEF与三个三棱锥P—GAF, P—HBC,P—KDE之和。
解法二 (补充)将立体图形补充为一个正方体如图,

则所求的立体图形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一半
六、 投 影 法
投影是实现平面化思考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处理更广泛空间问题的一个通法.
A2
B2
C2
33
34
35
思考二.(2006年南昌市)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为s ,则 s的最大值为_ _.
36
37
38
39
40
S△BCD^2=S△ABC^2+S△ACD^2+S△ADB^2 ① 很关键,r=(S△ABC+S△ACD+S△ADB-S△BCD)/(AB+AC+AD)先根据r=3V/(S△ABC+S△ACD+S△ADB+S△BCD)再由目标形式构造平方差由①进行化简,就出来的。后面那个可以由体积公式的变形得出。再次感谢!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