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1.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分子和原子》教案
课题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相关器材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
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
【探究活动一】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演示] 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扩散实验。
【探究活动二】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动画模拟】 水通电分解
【动画模拟】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

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
在学生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点津:如同一个人站不成任何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及物理性质。
【小结】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是否正确?(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预习】
1、 原子的构成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由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5、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电子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6、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式和近似表达式
[动画模拟] 桂花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
[图像展示]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
通过实验得出:液态物质,较难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观看动画,理解变化过程。
发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建立原子的概念。
小结收获
交流体会
代表发言
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当学生形成分子微粒特征的认识后,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分子、原子的定义。


自

















知








巩







诊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板



一、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
三、 分子、原子的概念 四、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

教



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两个突出: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