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8 *竹影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18 *竹影

  • 格式:  PPT
  • 大小:  2.05M    33张
  • 时间:  2015-04

《竹影》PPT课件5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竹影》PPT课件5《竹影》PPT课件5
丰子恺
竹 影
惬( )意
水门汀( )
蘸( )
口头禅( )
参( )差( )不齐
qiè
tīng
zhàn
chán
cēn

读准字音
惬意:
包罗:
口头禅:
参差不齐:
满意;称心;舒服。
包括(指大范围)。
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解释词语
丰子恺作品欣赏
丰子恺作品欣赏
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只有两三枝

单纯美丽如梅花,能赏心的也只有两三枝而已,何况个个不同的人。
人能赏花,能拣赏心的花赏,花却不能选择知音,这也是人的幸运。
门前溪一发,
我作五湖看

1941年,丰子恺率妻儿避难暂寓遵义,五湖的闲暇既已无望,门前一溪也能聊以慰情。与其说是逃避,不如看作文人的从容。
幸有我来山未孤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无言独上西楼

是真的无言了吗?若是无言,必然无思,既然无思,又何必独上西楼。看来,无言却是多情,正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教人独立西楼,听凭明月去涤荡"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思。
丰子恺作品欣赏
丰子恺作品欣赏
丰子恺作品欣赏
丰子恺作品欣赏
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请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为什么?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如看人影、画人影这段所用的比喻生动,将人影头上的缕缕细烟比作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将描画出的人影比作青蛙,这些比喻富有童趣。还有些动词运用准确,如“大家蹲在地上争论”的“蹲”,“华明从身边摸出一支半寸长的铅笔”的“摸”,“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的“藏”,这些词都突出了孩子天真、可爱的特点。
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因为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爸爸看见华明难为情,是怎样解围?华明又怎样?
爸爸立刻对他说:“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华明放心了,也更高兴了。
爸爸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爸爸是领路人,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因为墨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是很好的一种颜料,而竹象征着纯洁、坦直、忠诚的内在精神,所以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怎样才叫佳作?
“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为什么?
红色画出来的叫做“朱竹”,画家所描的,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姿势,一种活的神气。
“我”似觉得吴昌硕描的墨竹更有意味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中国画重写意,强调神韵,主观性强;西洋画重写实,强调形式,客观性强。
了解中国画跟西洋画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而且更要善于创造美。这样,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拥有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①作者从极平常的生活取材,用细腻流畅的文字,将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描摹得生动传神,有一种灵韵渗透其中。
②行文简洁又传达弦外之音,情理并重。
写作特点
中国画与西洋画
中国画与西洋画
中国画与西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