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第四单元

  • 格式:  DOC
  • 大小:  59K    7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第四单元 习题2
大小:57K

第四单元 习题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评卷(1)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一、基础题(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绚丽(xuàn)      丰腴(yú)
倩影(qiàn) 乳臭未干(chòu)
B.赦免(shè) 嗜好(shì)
逡巡(qūn) 弱不禁风(jīn)
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渡(qiú) 坍圮(pǐ)
恐吓(xià) 否极泰来(pǐ)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腾,麦香伴着歌声飘溢,好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
B.沈从文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作家,这一点让许多后来人无法望其项背,只好从内心钦羡不已。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就语文教学而言,朗读与默读就好比“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训练,等量齐观。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和装修。
②当然,最为________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③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________难忘。
A.改建 扩建 世人瞩目 终生 B.扩建 改建 令人瞩目 终生
C.扩建 改建 令人瞩目 终身 D.改建 扩建 世人瞩目 终身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高达3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B.参加华商会的客人们赞叹道:“扬州的瘦西湖果然名不虚传,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C.打击罪恶势力,务必做到稳、准、狠,除恶务尽,以保社会平安。
D.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和增加了石油储备。
B.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很不合理的。
C.要想真正学点东西,一定要非下苦工夫不可。
D.电影制作要追求票房收入的观点,在最近遭到了严肃批评。我认为这是正确的。
6、下列各组句子,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而起变化的危险。
B、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他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地咳嗽。
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二、课内阅读(22分)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完成下面各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在选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写作顺序的词语。(5分)
答:


8.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插叙,是对背景的介绍,但这些介绍却和文章融合在一起,一点也不显得多余,请问这是为什么?(6分)
答:


9.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几处,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

10.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妙处。



四、现代文阅读。(2008 江西高考真题) (21分)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6分)
1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8分)
1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8分)

1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 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 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 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五、文言阅读(19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5.翻译句子。(9分)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1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分)
17.文中的之字解释。(5分)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六、语言运用(6分)
18、仿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6分)
例句: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他们只会穷兵黩武,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1)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解析:选B。A.“乳臭未干”的“臭”应读xiù;C.“不见经传”的“传”应读zhuàn;D.“恐吓”的“吓”应读hè。
2、解析:选B。A项,“五谷”泛指庄稼,“小麦”只是一项,“丰登”是丰收,小麦还在田野里,更不能说“五谷丰登”。C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好的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当。D项,“等量齐观”意为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

3、A(改建、扩建复合顺序,令人瞩目与为重复)

4.B(A.“叹为观止”指的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该句用来形容人数多,不恰当;C.“除恶务尽”与“务必”语义重复;D.“胸有成竹”应改为“心中有数”。)

5.B(A“美国、印度”应分别搭配“增加和建立”;C.句式杂糅,应划去“一定要”或“非„„不可”;D.“这”指代不明。)

6.C,解析:A、B、D是比喻,C是借代。
二、课内阅读
7.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现时间的词语有“4时30分”、“4时40分”、“晚6时15分”、“7时45分”和“0时40分”等。
8.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9. 示例:“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的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10.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三、现代文阅读
11、【答案】①“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②文中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的“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讯先生;“我”瞻仰“民国编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12、【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13、【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14、【答案】A、E。
四、文言阅读

15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16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17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18、答案 
(示例)(1)他们只会坐井观天,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
(2)他们只会浅尝辄止,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