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4 柳永词两首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4 柳永词两首

  • 格式:  PPT
  • 大小:  755K    18张
  • 时间:  2017-11

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课件1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课件13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课件13
雨霖铃
柳永
一、检查预习
(一)“知人论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雨霖铃”这一词牌,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二)关于“雨霖铃”
二、整体感知
(一)诵读——声情并茂
齐读,回答
1、本词的感情基调怎样?(词中词语)
凄切
2、从时间角度看,可以把词分成哪几个层次?
离别之后
离别之时
离别之前
(1)离别的时令—————
(2)离别的时间和地点——
(3)离别的天气—————
(4)离别的心情—————

(5)离别的去向—————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二)根据词的内容将其改编成一篇微型小说 并归纳要点(用原词回答)
讨论,别后的痛苦
四重痛苦
1、无限伤感:
2、无家可归:
3、无心赏景:
4、无人倾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有感而发——名句解读
柳永的《雨霖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离情别绪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通过前面的诵读、改写,想必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深刻的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并说出理由。
提示:可以用句式
我喜欢————,因为我可以(感受到/看到/听到/想到/)——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此句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不止以寒秋、昏暮、急雨烘托“都门帐饮无绪”的 悲苦凄凉气氛,而主要在于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寒蝉凄切”其实是对词人心境的反映。比如猿叫声是哀鸣,而在李白笔下则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因为李白当时心情非常愉快。所以此时、此刻、此地的词人听到蝉的叫声就更加凄切了。
我们再看看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分析:
流眼泪望流眼泪,断肠人望断肠人。正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达效果
《 红楼梦》中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写林黛玉看宝玉是这样的: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有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可都改了罢!’”
这段描写可以说明为什么会
“无语凝噎”的道理。那么,大家猜测一下,如果要说,
可能会说些什么?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分析:
俩人内心的凄苦像云雾一样,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
“剪不断,理还乱”的 感觉。可见既在写景也在写情。
空阔无边之景衬托出游子飘落天涯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分析:
“柳”与“留”谐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唐·张九龄《折杨柳》说: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晓风”给人凄凉的感觉。“残月”更是使人感到不圆满。
苏轼《水调歌头》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是离合的象征,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绪。
总结:
我们不仅把握了这首词的意境,用时也领会了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但情景交融,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概括结构
伤离别
离别之前————勾勒环境
离别之时————情态描写
离别之后————刻画心里
实虚结合

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补充
列锦:
古典诗歌作品中一种奇特的句式,即全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同样能起到借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举例: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