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第四单元

  • 格式:  DOC
  • 大小:  68K    9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第四单元 习题1
大小:77K

第四单元 习题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测评卷1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基础题。(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裨益(bì) 酾酒(shī)
镂刻(lòu) 流觞曲水(shānɡ)
B. 禊事(xì) 癸(guǐ)丑
蜷缩(quán) 冯虚御风(pínɡ)
C. 溘死(kè) 赎罪(shú)
愀然(qiǎo) 义愤填膺(yīnɡ)
D. 蕈菌(xùn) 商榷(què)
兑现(duì) 便言令才(bi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去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C.从今年高考“一模”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3、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A.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B.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C.苏轼工诗擅词,开词中豪放一派,影响深远;散文汪洋恣肆,成就卓越,因而有“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的称誉。
D.在这种情况下,职工自行离队,不辞而别,久假不归的现象开始蔓延,对会战队伍冲击很大。
4、根据语境和上下句衔接,下面语句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可见把一切社会现象硬塞到“阶级观点”的框子里,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论!
②比如说“美”吧,不同的阶级当然有不同的审美观。
③阶级社会里的现象,也并非都是阶级斗争的现象。
④然而不同的阶级有时也有共同的美。
⑤再如语言,那是没有阶级性的,已有公论。
⑥过去封建皇帝、皇后休憩的园林,今天不是成了劳动人民游览的场所,并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吗?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⑥②④③⑤ D.③②⑤①⑥④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忌讳 悲悯 休憩 钟鸣鼎食
B.滨水 挪移 弛名 青云之志
C.甬道 辖制 烟杆 走投无路
D.笼罩 流憩 翘起 战战兢兢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现代文阅读。(27分)
风声在耳  凸凹
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着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古人把人叫“两脚兽”,是恰当的。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兽。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从街市返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地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难忘徐志摩》。当我作无目的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便发现了一个趣处: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都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却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热烈,很幸福。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而,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竟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便想到了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生,平淡朴素的生活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创作了代表个人巨大成就的《瓦尔登湖》。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质;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沿着梭罗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质,当作人生的目的了。正如饕餮的兽们,虽已吃饱,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产生于欲望本身。
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一书在手,神游太极。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宫殿里也有悲哭,茅屋里也有歌声”——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居”的形象阐释。人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么?
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7.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人的“神性”。“神性”的人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8.综观全文,请找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分)

9.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7分)

10.结合原文,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8分)
(1)风声在耳。
(2)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杯茶,不仅仅是一杯茶。

诗歌鉴赏。(9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4分)
1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四、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10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1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5分)
1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5分)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作文。(30分)
请以“付出与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1-6 D A C B B C
7.不为物质追求所羁绊,在精神的世界里幸福地生活。
8.词语:忧郁、烦躁、平静、笑。作用: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一开始是忧虑苦闷,后因涵养于书香,摆脱物质世界纷扰,获得精神满足的过程;构成了文章的感情线索,使文章思路畅达,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9.通过人与“兽”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否定,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美好生活情趣的意义。
10.(1)沉浸于书的世界,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自由快乐。
(2)思想境界上的差异,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或答:有思想的人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就有幸福感,就让生命有了意义。
11.答案:猿声[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1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 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13.答案:择友
14答案: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