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初中作文教学>散文教案

初中散文写作技巧《记叙性散文写作指导》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0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写人、叙事性散文例文
写作重点:一件事,选材新,描写细,波澜兴,感情真,顿悟深
例文1:
拐角处的眼神
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
几分钟前,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的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
我是父母的宠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居然冷漠地抛下了我。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血肉模糊的膝盖,一阵凉风吹过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
飞快骑走的老爸其实并没有骑出多远,离我不远的某个角落,他用他的眼神守护着我,就因为老爸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似乎立刻明白了先前老爸那句话中的另一层意义,明白了他那一份深藏的爱。我也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那眼神牵起了一串往事。
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游泳,老爸把连狗刨都没练熟的我往深水区一扔,任由我“自生自灭”,当我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眼神,充满希望和关爱地追随着我。当他把我从水中拖出来时,他又是帮我捶背又是哄我说为我买好吃的。我当时只知道害怕的哭,然后是傻傻地笑,现在想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这样想着,一肚子的气也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推开大门,我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两个棕色小瓶──一瓶是双氧水,一瓶是紫药水。书房里,只看到老爸一个背影──他正在看报。他的肩膀似乎是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起来:“自己擦药吧。”
例文2: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开篇扣题而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外貌,为下文刻画父亲的变化作铺垫)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运用穿插流动的手法,交代相关内容,为下文蓄势)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抒情,为下文蓄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运用细节“白发”,呼应上文)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以上三部分详写,具体交代我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采用议论抒情手法,呼应题目,深化中心)
点评:从当代中学生与父辈存在代沟这一社会现象切入,写出了代沟使“我”缺乏对父爱的准确解读,也表明了事实教育 “我”要认识父爱、热爱父亲的主题。文章叙写“我”对父爱的误解,是铺垫,是深化认识的前奏。详写“父亲费力搬桌子”的细节——这是一位走向衰老的男人心中爱子之情的自然流露,作者饱蘸浓情,写得令人感动。在表达上,文章采用内心独白式的方式,显得真实、自然,又强化了感情的宣泄;在选材立意上,直指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例3:
雪球开始解冻
今天是女儿开学的日子,母亲向邻居借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准备送女儿去上学。
母亲把行李收拾好,女儿看着瘦小的母亲忙里忙外,没有吭一声。
风似乎比以往刮得更猛一些。
母亲骑着三轮车,很专一。女儿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当公路上的行人逐渐多起来时,女儿骑着自行车开始晃悠了,她猛一捏闸,停在公路旁边。回头却看不到自己的母亲,她伸长了脖子,左右寻觅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吃力地推着脚蹬三轮车。风把母亲的头发吹得很乱,似乎有一些白色的光在母亲的头发上闪过,女儿看母亲专一地向前走着,眼睛湿润了。
女儿从不相信母爱有多伟大,认为这些全是人之常情,是一种本能。那些感人的场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她认为“专一”只适用于恋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未对母女之情下过任何定义,没有用过任何一个修饰词。
她忘不了那一幕:十年前的一个医院里,母亲表情严肃地呵斥着生了病却不愿打针的女儿:“不许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快来打针。”女儿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个个被父母抱着搂着,还哄着喝糖水,心里委屈极了。顿时觉得世界上那么多人都与亲情手牵手,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自此,她的心中多了一个“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滚越大,直到刚才……
“丫头,怎么了?骑不动了吗?”母亲嘶哑的声音使女儿回过神来。
女儿转过头,仓促地用手擦掉眼泪,“没有,我等你一会儿吧。”这句不冷不热的话,母亲听了却欣喜万分,竟也流下了泪,因为女儿从未说过一句体贴的话。
“丫头,妈不累,快走吧,别迟到了。”母亲坐上了车座,似乎灌输了无穷的力量。母亲仍旧专一地骑着车,看上去比刚才轻松了很多,她知道女儿在回头看着她。女儿踏上车继续走,只是比刚才慢了许多。
脚蹬三轮车,在母亲的努力下越走越快,仿佛女儿人生路上遇到的任何困难,在母亲的关怀下都变成小菜一碟。
女儿第一次为母亲流泪,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母爱是这么的“专一”。
风被伟大的母亲的“专一”感动了,渐渐地减小了,恰若女儿心中的雪球开始解冻。
例文4:
有你在,灯亮着
风筝,因为有绳子的牵引,才不会迷失方向;地球,因为有太阳的吸引,才不会偏离行道;我,因为有你的指引,才能走得更远。你是我人生的灯塔,有你在,灯亮着。(排比、扣题)
深夜,书房的灯亮着,我坐在台灯下,沉浸于题海中。你坐在离我3米远的另一个书桌前,手捧一本厚书,正“埋头苦读”。黑暗的夜里,两盏明亮的台灯如两只晶莹剔透的眸子。 (双关)
挂钟的指针匀速前行,我抬头,瞟了一眼,午夜12点25分。“我完成功课了。”“哦,拿快去睡吧。”你急忙应答。我放下笔,打了个呵欠,走向卧室。而你则走到我的书桌前,收拾起我的书本。
第二天清晨,书桌上的书整齐地摆放着,看得出,你很细心地整理了我的书桌,可为何,你总搞混科目?将语文作业本放在数学书堆里,将英语书置于语文书堆中,为此,我曾多次大发雷霆,你无言,只是站在一旁近乎奉承地笑道,“下次注意,下次会注意的。”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我也早已习以为常。
那天,天黑得很早,放学后,我朝家的方向走去,星星与月亮早已睡醒,明亮地挂在空中。我站在楼下,抬头,书房的灯亮着。你依旧没睡,见我回来后,笑道“回来啦!” “是你中考,还是我中考?怎么你比我还认真?”我不屑地说,对于你的笑容,我从来置之不理。你不是我的生父,是养父,我从未叫过你一声。只是,你仍总是伴读到深夜,日日如此,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感情发生变化)
那日,你匆忙去开门,门外,是你想见的邮递员:“请签收。”邮递员递过纸和笔,还有你朝思暮想的我的高中录取通知书。你露出憨厚的笑容,笑得很无奈:“对不起,我不识字。”我站在房门后,吃了一惊,退却了一步。你不识字?那为何?你总是看书看到深夜,为何还装作很沉醉的样子,为何…… (受到震撼,为抒情做铺垫)
今夜,我站在楼下,灯依旧亮着,你依旧坐在书桌前,看着你不认识的书,等我回来;依旧将我的书整齐地放好,依旧把科目搞混。然而深夜里,黑暗中,这令我不屑的灯光,竟早已温暖了我的心,使我不再孤独。有你在,灯总是亮着。(抒情真挚,升华自然,双关、扣题)
例文5:
《绿叶·情意》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例文6: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就会下意识地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